中牟县简介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喷空井井有条郑州身边的古井
TUhjnbcbe - 2023/3/15 10:58:00

坐井观天、背井离乡、井中望月、市井之徒、井井有条,凡有水井处,皆唱柳枝词。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以及城市化、城镇化饮水环境变化,掘地为井的生活方式已经很少见,就是多数农村也很少见有吃水井。

我们一直说一切人文皆水文。水井,至少有年历史的人类文明见证,带给我们厚重的文化印记。新时期时代就有原始水井的发现。在过去是我们生活的必需品、扼要品以及群族、身份、家乡故土的见证。

盐井田

井,一个象形字,甲骨文就有,在文字学和工具学、*治经济学上,不得不说西周的井田制,井田制把一个单位的土地分为九份,耕作者(国民)占有外围的八份,中间的“井”即是属于国家的公田,公田的耕种由其他八份田地国民来义务运营,收入全部归国家。更多时候,井田(中间这个公田),还会挖掘一个水井,灌溉和饮用,服务于周边。井,又是中国人文化、*治、生活的原创见证。

一切人文皆水文,水井文化,我们分享郑州水利局一个朋友的郑州古水井整理,认识下我们身边深邃的水文化、家族文化。

喷空河南历史文化,山水自然、文旅乡创、人文典故、特产民俗篇原创内容

水井是在人类聚居生活稳定以后才发明的。在郑州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中,都发现了人工开凿的水井。井的种类有木构井、土井和竹圈井。到夏、商、西周时期,造井技术有了明显的进步,主要表现在相当一部分土井使用了木质井盘,这个时期的水井或浑圆,或长方,上下垂直,十分规整。中国最早的文字——商代甲骨文中的“井”字,就是这种四方形的木井框架的象形。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的时代,也是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繁荣发展的时期。这个时期的造井技术和水井类型已日臻完善,除原有的水井类型外,又出现了陶圈井,在新郑郑韩故城发现的战国古井即有陶井圈。其后,秦汉时期又出现了用三块三分之一圆的陶壁板拼接成的陶圈井和砖砌水井,从而奠定了以土井和砖井为基本模式的井制,一直沿用到近代。

文物发掘的井遗址

古代开凿水井,主要是为了灌溉和饮用。中国古代实行井田制关于这方面的记载,始见于《孟子·滕文公上》:“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周礼》《礼记》《汉书》以及汉代经学家传注中,都有这方面的详细记载。其内容基本上都与《孟子》相同,即古代土地为国家公有,由国家将每方里土地按“井”字形划作九区,分配给农民耕作;中一区为公田,余八区为私田,分授“八夫”(即八家);公田由八夫助耕,全部收获均缴给国家。男子成年授田,老死还田。井田,不仅其形像“井”字,而且在每一块公田中,都凿井一口。正因为这样,所以古写的井字,往往写作“井”。这口井的水不仅用于灌溉,也兼作饮用。它位置适中,八家取用都很方便。水井是自给自足的、封闭的小农社会赖以将人世代维系的“根”,人们聚井而居,形成了村庄、城镇的格局。这样极少变动的、简单的再生产过程,很容易让人们产生一种周而复始、循环往复的时间观,造成了中国人封闭、守旧的小农思想,安于现状、故步自封,“坐井观天”的思维模式由此产生。而“市井”的形成,则说明“水井”不仅是村庄的维系之根,同样也是最初城市的根。也就是说,“水井”是农业文明的起源,更是商业文明的发祥地。古人常常把古代城邑中集中交易货物的场所叫“市井”;也把水井比作家乡,称为“乡井”,远离故乡叫“背井离乡”。可见,井自古是人们的宗族之源,井也是乡村、城市的记忆之源。郑州有许多古井,摘录如下,以飨读者。

郑州文庙沐慧井

郑州文庙位于郑州市管城回族区东大街东段路北,坐北朝南。沐慧井位于文庙中院,因为它上面亭子留有一个正方形的开口,可以看到天空,所以称为通天井。据民国《郑县志》记载,郑州文庙创建于东汉明帝永平年间(58~75),元顺帝至正六年(),依原貌重建。明、清两代多次重修,清光绪二十二年()遭大火,毁坏殆尽。至“文化大革命”前,仅存大成殿建筑及部分厢房。年,大成殿被整体抬升,复原棂星门、金声玉振坊、泮池、名宦祠、乡贤祠、尊经阁等建筑,初步恢复文庙的规模和古朴典雅的建筑风格。这口井已经伴随文庙近二千年了,它和文庙的命运一样,经过几次修整才成了今天这样景象。3年6月,文庙被河南省人民*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汉丞相井

汉丞相井位于中牟县大孟乡草场村,始建于建安四年九月(公元年)。主持修建人段有才。井水冬暖夏凉,据传说可治病。志书记载从汉末到现在,*河决口60余次,汉井屡遭*河泥沙淤塞,喷泉井再也不会喷水。年经淘井,有人下到井下,看到刻有“明朝崇祯十一年重修”字样的石砖。在更深的地方,淘出刻有“汉丞相”字样的井砖,人们就把这口井称为“汉丞相井”,简称“汉井”。随着村庄逐渐扩大,汉井被圈入村中,村中修水泥路面,汉井在路中央,遂被填平埋在了地下。修路时埋于路下半米左右,在埋时,井口用预制板覆盖,井内仍有可饮用的水,保存较好。年被定为县级保护单位。

登封市搬倒井

搬倒井位于登封唐庄镇搬倒井村,在古代登封至巩义的官道旁,深5米,直径2米。与一般水井不同的是这口井的井壁不是上下垂直的,而是倾斜的,有20度的倾斜角。井内清澈见底,井水甘甜。在井口石板上有4个清清楚楚的马蹄印,传说是光武帝刘秀牵马在此喝水留下的。千百年来居住在此的村民一直饮用此井水,旱季水少但从无干涸。

“搬倒井”实际上是一眼泉水,地质形成时期就存在了。“搬倒井”所处地层为距今约5亿年的泥质条带灰岩,地层倾向向北,倾角20度左右,井口位于山坡低凹处,是一个由溶洞形成的层间孔隙下降泉。涌水量受大气降水影响,水位变化较大。井水为偏碱性钙镁水质,水温在40℃左右。

西沟古井

西沟古井位于荥阳市高山镇竹川行*村西沟组,始建于明代。井深约15米,内部均为石砌,井底直径约5米,井口直径为0.55米,据村民讲述,自明代村民从山西洪洞县迁来时打下此井,该井为村民世代饮水之源。

安口古井

安口古井位于荥阳市环翠峪管理委员会东沟行*村安口自然村,始建于明代。安口古井为方口圆井,长0.6米,宽0.6米,井深约81米,古井北12米处立有一圆首方身的石碑,长0.65米,宽0.5米,厚0.2米,石碑上刻有“义井功成记”。碑文中记载,该井始建于明代,古时叫义井,乾隆二十四年()曾在此立碑记。年郑州纪检委为解决当地百姓吃水难问题在井下安置水泵,村民立碑为记,改此井名为“安口井”,又称“生命之水”。

阴寨古井

阴寨古井位于郑州市荥阳市崔庙镇邵寨行*村阴寨自然村,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古井直径0.85米,水面距井口深约40米,现村民在井口安置一辘轳取水,并盖建一长4.8米,宽2.4米的保护房。

示意图

马庄古井

马庄古井位于新密市刘寨镇西马庄村后马庄西路南,始建于清乾隆年间。现存古井一口,方形井口,长0.7米,宽0.6米,井壁用石块垒砌,深约7米,井台上用一怪石充当轱辘架,据村民讲此井已有多年历史,现仍在使用。

风门口义井

风门口义井位于新密市尖山乡(尖山风景区管委会)沙古堆风门口组,始建于清乾隆五十六年。义井用石块堆积而成,口小肚大,深约10米,井口直径0.22米,水质清澈见底,味道甘甜爽口,义井碑刻高1米,宽0.5米,厚0.1米,为清乾隆五十六年立,上面记载当地老百姓集资建井解决当地的饮水困难的碑序,并记载捐资人名。

叶氏井

叶氏井位于康百万庄园内,始建于清道光年间。原为叶氏所居,叶氏所凿,公元年,河水暴涨,叶氏庄园被冲毁,移居他乡,康家为扩充宅院,买下荒园,并出重金买井,叶氏卖园不卖井,从此在康家庄园内有一口叶氏井。

叶氏井

河西马古井

河西马古井位于新密市曲梁乡河西马村,始建于清代。原井台无存,现为水泥粉饰方形井口,内壁为上小下大,石块垒砌。上后部支撑辘轳的为一残碑,长方形,上部残缺,字迹模糊,右侧有序6行,右侧为捐资人名。辘轳架上压有一磨盘,现居民仍在使用。

河西马古井

新密市五代井

新密市五代井位于新密市西大街办事处(原城关镇)屈嘴村,始建于清代—8年。历经五代人,积百年之辛劳,才凿成一眼吃水井。根据井亭内现有碑记:名之曰五代井特为斯文以纪其开凿之艰辛而励后人之志耳。

屈嘴村有史以来严重缺水。从清代到民国时期,村里群众兑钱兑粮,在今“五代井”址掘井,因水位埋藏较深,兼覆盖层石厚,没有掘出水来。新中国成立后,村里群众坚信改造自然的决心和力量,再次组织人力掘井,8年3月,终于穿过石层打出水来。因先后经历王氏家族五代人的倡导和全村群众的努力才建成,故称“五代井”。年进行了加深,井深97米,水深13米,动水位1米,配石家庄产4寸潜水泵1台,出水量78吨/小时,修井渠3公里,总投工个,投资工程设备费5万元,有效灌溉面积亩,并解决千余人吃水问题。年又用钻井机加深到米,出水量每小时达80吨。当时对机井管理采取承包责任制,该井有5个村民组受益,每组抽出5亩耕地为机井用田,收入款归机井专用,年收入总额元,主要用于年小修费(50元,节约归己)、大修费(元,节约归己)、折旧费(元)、井长固定工资年元,浮动工资按小时计算,每开泵1小时,从水费中抽0.2元,承包期16年,期满更新水泵。20世纪80年代末,因地下水位下降,井水干枯,井站房与亭子荒废。现存荒废的井站房与亭子,井站房为3间约12平米的平房;亭子内有新密市城关镇屈嘴村年凿刻的碑记。

五代井碑记

五代井亭及管理房现状

郝家井

郝家井位于登封市大冶镇石岭头村八组,始建于清末。主持修建人郝明。该井建成花费巨大,有“一担粮食一担土,井成家破”之说。该井目前仍在使用。

郝家井现状

荥阳丁庄古井

荥阳丁庄古井位于荥阳市崔庙镇盆窑行*村丁庄自然村南,始建于清末。口径0.7米,深8米,以前村中无井,吃水比较困难,清末时,村民商议挖井,决定由本村姜老先生出资,村民出力共同挖井,一直沿用至今,现古井井口用1×0.4米的方形石块砌成,从井口至井下1.8米处为石砌。

示意图

慎窑古井

慎窑古井位于新密市米村镇慎窑村三组,始建于清末。古井为方形口,四边用石条垒砌,井壁由鹅卵石修建,深约6米,井口南北0.45米,东西0.40米,石台为方形,边长1.8米。据村民讲,此井已沿用百余年,井水甘甜,曾用来酿酒用。井口南沿置有一鼓形辘轳架,高0.55米,直径0.48米。

丁庄古井原貌

新密丁庄古井

新密丁庄古井位于新密市米村镇孟庄村丁庄组路东,始建于清末。该古井井口为圆形,直径0.4米,深约5米,井壁为石块垒砌,井台为方形,上有两块青石板竖立用于支架辘轳,井口上有一圆首方形碑刻当盖板,碑已磨平,无字迹。据当地村民讲,此井挖于清朝晚期,沿用至今。年12月12日重新调查时,已被填埋。

喷空山水地理,人文历史,民俗文旅。喷空

1
查看完整版本: 喷空井井有条郑州身边的古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