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汛情就是命令,救灾刻不容缓。在七月下旬那场历史罕见的特大暴雨中,中牟县*店镇农民自发组建六支志愿者突击队,奔赴中牟县韩寺镇、县城、郑州市二七区、金水区、管城区、郑东新区等地义务开展救援,他们在大灾大难面前展现出了河南人的大爱、质朴、古道热肠,展现出了新时代农民的善良、团结、勇于奉献精神。
市民为*店镇农民第一突击队赠送书法作品
大河网讯9月1日,郑州市气象台发布暴雨蓝色预警,提醒各界各行业注意防范。预报显示,9月3日至6日,受切变线和低涡系统影响,郑州市又迎来多雨天气,预计降水总量60~毫米。其中,4日将有大到暴雨。
田恒涛望着天气预报感到忧心,他不禁回想起带领农民兄弟驰援郑州的情景。
7月18日起,一场强降雨席卷郑州,至20日演变为特大暴雨,曾经繁华热闹的城市成为泽国。
市区的灾情牵动着中牟县*店镇群众的心,从新闻报道里看到多个小区积水严重的消息,几位农民希望能组织人员赶赴郑州救灾。
突击队员修整抽水设备
*店镇*委书记张胜勇接到村里的汇报后,肯定了群众见义勇为的热情,出于安全考虑,决定由镇*委*府牵头组织志愿者突击队,群众自愿报名,*府全力支持,并提供充足后勤保障。
7月22日上午9时,副科级干部田恒涛带着第一突击队两车六人出发了,他们没有携带任何干粮、衣物,车上装满了紧急调配的20多台油泵和40多台电泵等抽水设备。
“一路上还比较轻松,一到陇海高架桥大学路口心情就沉重了,由于积水导致拥堵,车辆无法下桥,大家心急如焚,怎么办?”田恒涛说,为了赶时间,决定步行也要把设备抬过去尽快投入抽排水。
在二七区淮河路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的引导下,第一突击队赶到绿云社区,居民正在用水桶和小盆从地下室往外提水,相比两米多深、数千方的积水,这种方式基本不起任何作用,田恒涛急忙安排安装20多台水泵进行排水。突击队员在小区抽排水
“现场让我们感到震撼,几乎每个小区的地库都有很深的积水,我们每个人都觉得重任在肩,恨不得一天24小时不眠不休地工作。起初,有的居民不信任,觉得农民能行吗?”田恒涛说,当看到队员们不顾危险泡在水里,看到一条条水龙带哗哗往外排水时,居民们信服了!
进入小区后,到处是洪水,没有供电,没有饮用水,没有手机信号,突击队员的心情都很沉重。形势紧迫,任务艰巨。*店镇*府紧急向各村发布了招募令,召集志愿者赶赴郑州进行增援。
冯家村石反修是一名退伍兵,四年的*旅生涯锻造了他勇于争先的拼劲,看到镇*委*府招募突击队员的消息,他首先报了名,带着3台水泵赶到镇*府集合,并被任命为第一突击队队长。“我是*员,还是退伍*人,我不上谁上?这个时候有多大力量就用多大力量,苦和累都顾不上,一心想的就是尽快排水、保护居民安全。”
突击队员在工作间隙为磨伤的脚抹药
7月26日,正在进行抽水作业的石反修接到大哥从老家打来的电话,大伯因病去世了,他犹豫几次把话咽回了肚子,这个时候怎能走得开?直到7月27日,为预防台风“烟花”对家乡带来影响,第一突击队才从郑州市区撤回,石反修含着热泪去送大伯一程。
早上五六点开始干活,晚上干到一两点休息,一日三餐都在抽水现场,身上的衣服都没干过,一天下来,双脚在胶鞋里泡得发白起皱,日均抽排水2万多方,这就是这支农民突击队每天的工作。
*店镇祥符营村支部委员刘玉峰也是第一突击队成员,今年37岁的他身体素质很好,干农活是一把好手。抽水现场,下泵、铺水龙带,他跑前跑后不知疲倦,“地库的环境是比较难测的,一方面是水很深,水下有消防井、电箱井、下水道等暗井暗沟;另一方面是状况很复杂,散发着难闻的气味,漂浮着垃圾等杂物,常常引起皮肤过敏;此外是蚊虫叮咬,整瓶的花露水往身上搓也挡不住。”
突击队员在绿云小区完成任务后留影
第一突击队遇到的最大困难是对一个小区地下车库排水,该车库为地下三层,垂直高度十多米,水深4米多,积水量达2万多立方,水泵扬程达不到,一度影响了工作进展。但农民有土办法,他们把在家浇地的技术用到排水上,更换了防爆消防水龙带,难题立即得到解决。
“从农村走进城市进行救援,这还是第一次,有热情激动,有摩拳擦掌,有满腔豪情,十多个省市的部队、消防、电力、通讯等力量都来支援郑州,作为郑州辖内基层群众,我们怎可能袖手旁观!”刘玉峰憨厚地笑着,他觉得这次经历是一次历练、是一种磨砺,也是一种收获,对他的成长更是一种考验。
从郑州撤回后,走在回家的路上,很多群众对刘玉峰伸出大拇指点赞,“中,干得不赖,给咱*店人争光啦!”
6天5夜,20多位队员,12个社区、排水13万多方,时隔多日,田恒涛对这些数据还记忆深刻。(王君杰/文受访人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