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牟县简介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河南中牟伸手一摸两汉,两脚一踩秦砖,眼前
TUhjnbcbe - 2022/9/16 17:40:00

中牟县,是美男子潘安的故乡。这个县城的牟字很多人认识,但都读成了(móu),其正确读法应该是中牟(mù)县。

中牟县,在河南省中部、*河南岸,属郑州市。春秋时郑邑,战国时为魏中牟邑。西汉置中牟县,治今址,属河南郡。

中牟县名起源于牟山的说法流传很广,如民国时期出版的《中牟县志》记载:“中牟有牟山,在县治北,邑之得名以此。”

还有一种说法,就是百家姓中的牟姓,早期一直到处迁移的,他们每到一个地方都把当地命名为牟。随着时间的积累,迁移的地方多了,叫牟的地方也多了,很难分辨清楚。为了区分这些牟地,便给它们重新命名,于是就有了中牟、东牟、来牟(莱芜)、牟平等等地名。

在古代中间为尊位,这里又是牟姓的发源地,所以命名为中牟。

中牟,就像一个宠儿一样,站在郑州和开封两个巨人肩上。西邻郑州市中心城区,东接八朝古都开封市,作为郑汴一体化的核心区域和战略支点,处于中原经济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和郑州都市区“三区”叠加发展区域,真可谓占尽了天时地利。

中牟这些年的发展与变化真可以说是日新月异。去年,中牟位列全国投资潜力十强县(市),全国综合竞争力百强县(市)。今年1月22日,又入选“国家园林县城”。

地域文化是一个地方精之所在、气之所蕴、神之所附,是人们观照历史、洞见未来的一面镜子,要了解一个地方的过去和现在,了解一个地方的内涵和特色,就要去了解、研究它的历史和文化。

中牟历史文化是争奇斗艳的地域文化中绽放的一朵奇葩。曾经的潘安已成为美男子的符号,人们铭记在心的只是他的美貌,他的才名却鲜为人知。历史上的潘安不但貌美,亦是西晋著名的文学家,是西晋文学的代表,与陆机并称,古语云“陆才如海,潘才如江”。

潘安(—),字安仁,西晋文学家。“姿容既好,神情亦佳”。作为西晋文学的代表,潘安在文学史上有一定地位,他长于铺陈,造句工整,时人称他是一个忧郁的美男作家。

潘安的作品对后世影响甚大,《悼亡诗》更是成为中国文学史悼亡题材的开先河之作,历代被推为第一,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佳作名篇。潘安用情专一,对发妻杨氏一往情深。妻子不幸早亡后,潘安对她念念不忘,作了3首《悼亡诗》来怀念妻子,用比目鱼比喻夫妻情深,写得缠绵悱恻、情真意切。他的《闲居赋》《秋兴赋》《藉田赋》也是诗赋中的名篇,是那个时代的顶峰。

中牟人杰地灵,除了中华第一美男子潘安,还孕育出了冲虚真人列子,元代中书平章*事、蔡国公张珪,明代户部尚书张孟男,邢部尚书刘之风,抗清英雄史可法,中州名士张林宗等。

一方水土一方人,中牟男人璀璨了郑州星空,一个列子足可使人神往,一个潘安足以使人痴迷,一个史可法更加使人敬仰。所以说,中牟的小伙子都是美男子,各个清秀儒雅,讲话有着极强的感染力,好比印象中聪明睿智,勤劳奋进的“励志男”。在我国最艰苦的阿里*分区,历史上曾有中牟好儿郎参加先遣部队,开创西藏阿里*分区光辉历史的故事。

中牟给世人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官渡之战,清代诗人陈维崧曾写《晓发中牟》:“马前残月在,人语是中牟。往事空官渡,西风入郑州。角繁乡梦断,霜警客心愁。野店扉犹掩,村醪何处求?”

中牟为中原文化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长期地处汴洛古都之间,曾有“伸手一摸就是两汉文化,两脚一踩就是秦砖汉瓦”的美谈。典籍里传说中的故事,在中牟都能找到对应的阐释。中牟县西二十里,有个村子名叫赤兔马村。相传关羽就住在中牟城西北。作战的间隙常常牵着马到附近河边遛马,并经常在一棵古老的柳树上拴马,就是现在的白沙镇赤兔马村。

史料记载,中牟是卧箜篌制造的最早地方,箜篌文化与中牟的渊源颇深。在中牟县东南10公里处有个古城村,村边有座古城遗址,相传是古代的“箜篌城”。这里现在是国家农业公园、亚洲最大内陆湿地公园牟山湿地公园、东古城(箜篌城)遗址生态文化公园,中牟已成为人们回归自然、亲近自然的好去处。

箜篌城应属于商代遗存,中国第一个乐神师延及其后代在此繁衍生息并缔造了中华民族的“音乐之声”。箜篌音域宽广,音色柔美清澈,在盛唐时期,箜篌演奏艺术曾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但是这件古老的乐器,从14世纪后期便不再流行,以致慢慢消失了,人们只能在以前的壁画和浮雕上看到一些箜篌的图样。

中原城市群、郑汴一体化,浪潮滚滚,势不可挡。作为郑汴一体化的核心区域和战略支点,兼容并收两市开拓进取之气魄、深厚文化之底蕴,中牟人骄傲地说:两市抬一县,不发展都不行。河南省多个县,中牟一直名列前茅,发展效益连续3年位居河南全省县(市)第1位,在全国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排行榜上,也进百强了。

中牟,不火都不行。

1
查看完整版本: 河南中牟伸手一摸两汉,两脚一踩秦砖,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