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场诗歌与音乐的交融,更是一场心灵与文化的对话。10月18日,中原秋色诗会暨张国俭作品朗诵会在中牟县郑庵镇盛和社区隆重举行,全国著名古琴大师罗苏理、全国著名古管乐大师贺小帅、厦门*道周书画院院长吴盛辉以及来自郑州、开封、焦作、洛阳和登封、禹州等地的诗人、朗诵爱好者参加了活动。
张国俭是郑庵镇前路俭村人,从小爱好文学,曾在初中时创下一年看完12部长篇小说的纪录。虽已步入中年,但他写诗的爱好一直保持着,灵感来了随时就记录下来,坚持每天创作一首诗,厚厚的几摞日记本记载着张国俭的写作历程。
有人说,写诗也没钱挣,不当吃不当喝的,写那干啥?张国俭不这么认为,他觉得这是自己的人生追求,也是一种记录时代、传播正能量的方式。“诗篇是自己的所思所想,反映的是时代的发展和人们的精神风貌。”张国俭说,作品得到别人的认可与肯定是他最高兴的事。
活动中,“中原秋色农民诗社”正式揭牌。对此,张国俭的内心是激动的,是欢喜的,他是农民诗人,诗社成立后,让他有了更大的舞台。“我们盛和社区居民喜欢文学、喜欢读书的风气正在形成,空闲时间我们就把爱好音乐、舞蹈、绘画、书法的人们团结到一起,积极开展相关文化文艺活动,能够有效促进社区精神文明建设。”
据了解,张国俭创作的诗歌除了表达情感,还具有歌颂时代、赞美新生活的意义。张国俭的诗作扎根家乡、厚植沃土、传播文明、宣传孝道,教育引导人们向上向善。他认为,“诗歌不需要华丽的语言,就是把生活记录下来,表现内心最真挚的情感。”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秋,是收获的季节,也是浓情的季节。文学诗会是诗人的摇篮,更是思想沟通、交流、碰撞的盛宴。郑庵镇*委副书记、镇长谢继周在致辞中说,金秋时节相聚在盛和,共襄“以文会友,以友辅仁”的盛事,希望各位诗人认真品读魅力郑庵,感受开放、创新的郑庵。他表示,郑庵有着“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春,“绿槐高柳咽新蝉”的夏,“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秋,“花落梅溪雪未消”的冬,郑庵的美总有不同的韵味,生动地诠释了“生态兴则文明兴”。
朗诵会上,张玉娜、夏郑华以亲切的乡音朗诵了张国俭的诗作《十赞共产*》,她们以情景式的代入手法,把诗文的内涵表现得淋漓尽致。随后,朗诵者康明、聂锋、常雪芹、靳美玲、郑力、赵明慧、高波、李学文、赵亮分别朗诵了张国俭创作的《这一搀》《中牟赋》《故乡的那条河》《长江*河》《在心中》《如果》《陪在母亲身边》等作品。
此外,由张乾教授(笔名乾元氏)带领的王洁玉、*欣、李锦辉、李素娟、马绍春等诗人还奉献了《沁园春·郑庵》《和箫韵诗赞郑庵》《郑庵,放飞梦想的地方》等佳作;罗苏理、贺小帅带领古乐团现场演奏了《诗经》《归来吧溱洧》《卧龙吟》《晴空月儿明》等名曲,为朗诵会增色添彩。
张乾言辞恳切地说,张国俭是郑庵镇引为自豪的乡土人才,他的诗有浓厚的亲情、淳厚的乡情,质朴自然,真挚感人。“人生在勤,不索何获”,这就是国俭成功的秘诀。通过实地采风,张乾认为,郑庵镇的工作有前瞻性、有创新性,相信居民文化生活也会是“一兴一振数阶新”,精神风貌越来越好、群众生活越来越美!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这次“中原金秋诗会”高扬文化旗帜,紧跟时代步伐,是郑庵镇一次高雅的文化盛会。镇*委书记曹西峰说,“这无疑为我们创造了一次对外宣传郑庵的机遇,美丽郑庵,魅力无限。如今的郑庵,已成为一首长诗、一幅画卷。”
诗情画意写乡情,勤劳智慧绘村韵。曹西峰表示,下一步将以此次诗会为契机,坚持“文化兴镇、文化惠民”,进一步挖掘和培育乡村文化人才,大力培养农民诗人、在社区兴办农民国学班,以文化力量推动郑庵蝶变,让郑庵成为被文化滋养的幸福小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