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牟县简介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中牟校氏祖坟探秘
TUhjnbcbe - 2022/8/10 18:35:00

河南中牟居住着约名校姓居民,他们是元太祖成吉思汗裔孙,于明初逃难来到这里。根据年春天出土的明嘉靖时期的墓葬,校氏约于年迁至南岩这个被传是孔子周游列国时回车的地方,在这里安家并慢慢繁衍生息,最终振兴起来。在明清时期为中牟第一大家族,为这里的繁荣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距今已有多年。

此间,中牟南岩饱经沧桑风光不再,校氏子孙受到多次*河决堤*水泛滥地影响,从南岩不断迁出至中牟县地16个乡镇33个自然村之中。但在校氏祖坟,校氏后人对他们先祖的祭祀从未停止过。

校氏祖坟一角

中牟校氏祖坟又称校家碑楼位于中牟县北的雁鸣湖镇。校氏祖坟历史上曾占地数百亩。建国之前,元末、明、清、中华民国时期的校氏先人均长眠于此。“校”姓先祖的祖坟。东南二里许,是“校家岗”的遗址。上世纪80年代,这里是一个高岗,上面遍布瓦砾。这是中牟“校”姓从明初到清朝道光时一直的居住地,年,*河决口,“校家岗”和周围大多村庄一同毁于大水。站在“校家岗”遗址,面向祖坟,按此方向(西北)一直向远处延伸,指向的是山西洪洞,这里是“校”姓在元朝的食邑地(封地),校姓的祖先在这里生活了近年;继续向远处延伸,指向了俄罗斯南俄平原,拔都在那里建立“金帐汗国”(今俄罗斯伏尔加河入里海处)的方向。这是中牟校氏纪念先祖的方式。

历代校氏子孙为了不忘自己是成吉思汗的后代,他们在先人死后会按照北方游牧民族萨满教祭星地风俗习惯,按照北斗七星的方式进行殡葬。

北斗七星属于大熊星座的一部分,位于大熊的尾巴。从斗身上端开始,到斗柄的末尾,按顺序依次命名为α、β、γ、δ、ε、ζ、η,我国古代分别把它们称作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从天璇通过天枢向外延伸一条直线,大约延长5倍多,就可见到一颗和北斗七星差不多亮的星星,这就是北极星。校氏校氏北斗七星殡葬方式应该源于蒙古族古老的星辰崇拜观念。

校氏墓群北斗七星图

摇光宫星校秀书等古墓群

据乾隆十九年(年)的《中牟县志》:校秀书,字抡庵,太学生。博涉经史,不求仕进。性慷慨,好施予,人有负贷,贫不能偿,辄折卷不复问。见困穷孤独者,必多方资助之,无吝容,亦无德色。乾隆间岁饥,出粟济贫,活者甚众。村无二姓,周恤备至,族*咸称颂之。卒年七十有五,子三:义、琳、琬,皆有声庠序。

开阳宫武曲星君校陈锡家族古墓群

较陈锡:年,雍正元年(癸卯年)恩科,安徽绩溪县知县。

较陈锡,自安徽绩溪县任上共计33载,对安徽绩溪文化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清乾隆年间的绩溪县志每篇的开首句都是注明“校陈锡曰...”。

较申锡:儒童,22岁申锡死,其妻冉氏抚养弟媳鲁氏遗子较湻守节40余年。

玉衡宫廉贞星君校隆、校仲和、校思明、校朱古墓群

校思明生子有三,分别是校周、校朱、校颜,弟兄三人在明嘉靖43时给其祖父母立碑时有子一十三人,孙两人。

校朱:天顺元年--天顺八年(公元年,丁丑年--年,甲申年)王府典膳,明英宗朱祁镇在位8年时间。出生时间约年(明成祖朱栎18年)左右。历经明成祖、明宣宗、明英宗、明宪宗等朝代。典者,管理也,膳者,食也。原是明“晋王府”管理膳食的人员。

校先觉系校朱之子,在当时中牟教育界有很深的影响力。碑文是:

明故顯考太学生近翁讳先觉暨母刘氏、祁氏之墓

不肖男较学闵、较学文暨孙较天麟、较一鹏、较一鸾、较一凤同泣血立石

明天启三年春二月吉日

天枢宫贪狼星君较公古墓群

皇清待赠较公,碑头上书小篆“南岩较公”葬于明嘉靖四十四年,可惜的是在河道清淤施工中由于施工单位对文物保护不力,强行蛮干施工,致使现在的下半截碑文缺失,有待文物部门进一步挖掘整理,以告慰先祖之灵。

其他几个墓群尚待进一步挖掘整理,以便早日将校氏北斗七星古墓群以其独特的魅力,丰富的历史知识,完善的人文景观,展现在世人面前。

年出土的明嘉靖年间校周、校朱、校颜为其祖父母校仲和、校王氏立的碑,及校先觉等人为其父校朱所立的碑,碑身发现了“日”“月”、鹿、骨头、祥云图案,这些在汉墓中没有发现过,应该是源自蒙古习俗。一般认为日月墓碑及虎骨都是*金家族最高权力的象征,但是相关依据很少,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quot;日quot;、quot;月”图案鹿图案骨头图案祥云图案

校氏祖坟现已更名并复建为“木交园”,由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布赫为题词。木交园的建成,标志着中原大地有了一座以蒙汉文化元素为背景的主题皇家陵园建筑,揭开蒙古族及*金家族的墓葬习俗的神秘面纱,促进历史文物的保护、开发,推动了蒙汉文化发展,同时也为校氏后人及海内外蒙古族后裔祭祀成吉思汗提供了又一圣地。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牟校氏祖坟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