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整理中牟县历史《人物卷·邑令》,发现有一位叫王学的县令,他为人很有个性,做事很有特色,他集文人的清高、官员的清廉、做人的耿直、平民的贫困为一身,是一位别具一格的县令,让印象深刻。
王学,山西寿阳人,生于永乐已丑年(年)卒于成化已末年(年),娶到闫氏,她很闲淑,是王学的贤内助。他宣德年间(年--年)中举人,授渭南县教谕,此官职主要掌文庙祭祀,教育所属生员。在此任有清廉的名声,受到渭南人一致赞誉。有个孙的府尹接见他时,看到他衣服已经破旧了,就拿了一套衣服给他,王学立即高声拒绝,弄得府尹很不好意思。这个府尹很大度,不仅没有记恨,反而很欣赏,还向朝廷举荐他。任满,被朝廷考核为优异,成化二年(年)被任命为中牟县令。
在中牟县任上,王学令行禁止,爱民如子。他一直保持着一个习惯,拜见上级官员从不下跪,只是对他们做揖。也有耍官威的,非要他下跪,都被毫不留情的给顶回去,无论对方怎么喝斥,始终不肯下跪。这里解释一下,明代时,下级官员见上级官员是不用行跪拜之礼的,一般都是弯腰作揖。《明会典》记载:"嘉靖八年令、巡按、御史於守令官、不许作威挫辱。知府相见、不许行跪礼,凡官员公座。"即便是秀才,也是功名在身,见到官员也可以不跪拜。何况王学是举人功名加县令身份。不过当时下级官员见到上官时普遍会行跪拜之礼。王学偏偏不愿意这样做。久而久之,王学不跪拜上官的名声就传开了。于是同僚们背地里都叫他"强项令"。"强项令"是一个很有名的典故,说的是东汉初为洛阳令,湖阳公主(光武帝刘秀的姐姐)的奴仆光天化日之下行凶杀人,然后躲在公主府里不出来,官差也不敢去公主府里抓人。董宣上任后,天天守在公主府门口等。这一天公主外出,那个杀人的奴仆正好跟随。于是董宣就拦住公主,抓住凶手,当街宣布罪状把他正法。湖阳公主就去找他弟弟光武帝刘秀告状。刘秀让董宣给湖阳公主磕头谢罪,董宣死活不同意,让人强按,董就用两手支着地,始终没有低头,刘秀对董宣这种倔强劲头也无可奈何,最终只得做罢。这个绰号是对王学性格刚正不阿的肯定。
同治九年《中牟县志》插图截图
很快王学其人其事及绰号也传到京城,成为高官们茶余饭后的谈资。这一天,有位钦差奉旨巡察河南,据传这位钦差很有威势和魄力。这天他要出动身去河南,同僚们摆酒送行。席间有人和他开玩笑说:"你这次去河南,要是能让那位王县令给你行跪拜之礼,那你就是真有魄力,"钦差也是素闻王学"强项令"的大名,沉吟片刻:"可以一试。"他进河南特意在中牟县停留,按惯例,钦差到辖区,县令必须去拜见。果然,王学见到钦差后深施一礼,只是作个大揖而已。钦差看到此景,有些失落,若是这样回去没法在同僚面前交待。就盘算着如何让这位"强项令"给自己行跪拜之礼。王学看到钦差有些走神,脸色凝重,一时不知如何是好,也愣在那不敢动。忽然钦差朗声说道:"贵县,听说你也是饱读诗书之士,我有一联想请贵县对下联:鲁恭三异垂青史。"王学一听有些不解,这是拜见钦差的庄严场合,怎么对上对联了?还没等他反应过来,钦差自己就说出下联:"王学一廉达紫宸。"王学一听钦差对自己如此赞誉,把自己比做鲁恭,还说自己清廉之名已经传到京城,赶忙跪下致谢。此后,王学更是名声远播。在王学即将任满前,河南巡抚(河南省长)重点向朝保举王学,推荐信中有这样两句话:"冰蘖之操可通神明,刚正之气可贯金石。"这是对他冰清玉洁的操守、刚正不阿的性格予以很高的肯定。随后朝廷下令调王学去嵩县任职。
在嵩县任上,王学依然保持他的本色。被当地的豪强恶吏陷害被免去官职,随后郁郁而死。他儿子王清原本想把他的灵柩运回山西寿阳老家安葬,无耐却发现,他的父亲做官27年,给留下的家产太少了,即使卖光家产都凑不够回家的路费。只好把草草他埋葬洛阳的洩上。可叹王学,一生清廉死后连个棺材都没有用上。到弘治七年(年)*门侍郎韩文久闻王学大名,专门到中牟县走访,一些老人说起王学,都流着眼泪说:"王县令是个好官啊!"。韩文又走访到洛阳,了解情况后,就出钱买了一口棺材让王清把其父的骨骸盛殓起来,并让他选择一个地方重新安葬。王清听说中牟县父老一直怀念父亲并且评价很高,就选择中牟县城东南青峰岭前的一座高岗上安葬。在埋葬王学的那一天,他的二儿子王平正好从杞县带着母亲的骨灰赶到,于是他们夫妇得以合葬。此事在当时传为异事,大家说他们是好人好报感动了上天。也应验了河南巡抚"冰蘖之操可通神明"之语。王清随后定居在中牟。
民国《中牟县志》截图
正德十年(年)二月五日夜,中牟退休知县张启做了一个梦,梦到一个年迈苍苍、骨瘦如柴的老者大声对他说:"我是以前的中牟县令王学,也算是有学识之人。我现在很无郁闷,你怎么没有听说过我的事迹呢?"张启很奇怪:王学死后第二年我才出生,我们俩没有什么交集,他怎么这样说呢?第二天一大早,王学的孙子、生员王纶上门拜访。他说要给爷爷立块墓碑,想请张启给写个碑文。张启回想到昨晚的梦,终于明白了。立刻满口答应,写了一篇《中牟令王公行实墓碣》。到万历五年(年)陕西三原县人李士达做中牟县令时又给王学立了一块大碑:"明清白吏王公之墓。"并抚恤王学的后人。到明朝末年,王学的墓碑被流寇损毁,顺治八年()时任中牟县令晋淑轼重新立了一块石碑,同治九年(年)时此碑还在。到民国二十五年(年)编撰的县志则记载:"明邑令王学墓在县东十五里板桥村"。通过走访一位五十多岁的板桥朱姓村民,他说板桥村的王姓都自称是王学的后裔,王学墓应该是该村王姓祖上从青峰岭迁葬过来,他亲眼见过墓前石碑,约有两米高,碑文有"清廉""县令"等字样。目前墓及碑不知其处。王学是中牟县历史上唯一获得"清白吏"称号的人。
王学有两个儿子:长子叫王清,娶郑州大使韩公的女儿,定居中牟;次子叫王平,娶杞县程公之女,依资料看他定居杞县。王清有两个儿子:一个叫王言,娶妻贾氏;一个叫王纶。王言有三个儿子:王文光、王文辉、王文显;王纶有一子:王文明。
赞曰:王学用一生演绎了文人的清高、官吏的清廉、操守的刚正、普通人的贫苦。他没有给子孙积攒钱财,却在中牟县留下一座"清白吏"的丰碑。其人其事堪称经典:清名苦一生,盛誉传千古!
推荐阅读:喜欢看的节目
《上古先汉民族史》系列
NO.周公分封三
文/图/辑
寒山忆雪
西周早期,北方和东方几个地区的诸侯国,我们都一一介绍过了。接下来我们要把目光转向南方,看看新生的周王朝在中原地区和江汉地区封建了哪些诸侯国。
在讲述龙山时代和夏商时期的历史时,中原指的是洛阳盆地和淮上地区。所谓淮上地区,指的是淮河北岸支流的中上游地区,也就相当于现在的郑州、许昌、漯河、平顶山4个地级市的范围。
但到了晚商时期,淮上的范围有所扩大。扩大的原因是*河北流的河道已经十分稳定,豫东南地区的南*泛区已经很少遭受洪水的威胁,形成宜居地带,淮上的地理范围自然向中下游扩大。
所以到了商周之际,中原的范围,已经向东延伸到了开封、商丘,向东南延伸到了信阳、阜阳一带。
扩大后的中原地区,洛阳盆地仍然是一个比较独立的存在。周王国把这里纳为周王畿的一部分,并准备在这里选址营建东都,所以封建的诸侯,基本上都在洛阳盆地之外的淮上之地。
淮上之地是平坦的平原,南端是淮河的上游干流,中北部则自西向东依次排列着汝河、颍河、涡河、睢河等淮河北岸大支流。周初的封国也恰好按照这些支流的流域,有规律的排列。我们可以按照这个规律一一认识这些封国。
最东面的是濉河流域,东面与泗水流域(上古时期,泗水也是淮河北岸支流)相邻。这里有5个封国,从上游往下游依次是聃、杞、滑、戴、宋。
聃国是姬姓封国,周公东征后分封,位于焦国东面,今开封、兰考一带,封君是周文王最小的儿子,季载。
杞国是姒姓封国,武王分封一节中已经提到,封君是夏王国的王族后裔,爵位为公,位于聃国南面,今开封南侧的杞县一带。
滑国是姬姓封国,位于杞国东南,今睢县一带。封君是周王族贵族,但难以考证是王族中的哪一宗,可能是武王克商后分封,也有可能是周公东征后分封。
宋国就比较有名了。宋国封君是商王帝辛的兄长、商族人的头号带路*——微子启,爵位是公爵。宋国都城位于今商丘一带,统治范围包括商丘、宁陵、虞城、夏邑等几个县的区域。
后世的宋王朝,就是因为开国君主赵匡胤曾被封为归德*节度使(归德就是商丘地区),才以宋为国号。
著名的孔子,他的祖上就是宋国公族,是微子启之弟的后裔。春秋早期,孔子的祖上才因宋国公族内乱而迁徙到鲁国。
戴国的名气就小多了,它也是商王族后裔的子姓封国,名为戴国,爵位为侯,位于宋国北面,今民权县一带。
濉河西面是涡河,涡河流域有3个封国,从上游往下游依次是虢、焦、厉。
虢国是姬姓封国,位于管地,今郑州、荥阳一带。管蔡之乱后,周公东征打败管叔鲜,废除管国。但管地的位置十分重要,它控制着淮上地区进入洛阳盆地的门户,后世著名的虎牢关(汜水关)就位于这里,商国灭夏,也是先控制这里,才得以进入洛阳盆地的。商王国中前期,甚至把王都(郑州商城)设置在这里。废除管国后,商王国还得选取可靠的贵族镇守此地。
最终,周公旦把他的二叔(周文王之弟)——位于关中西部的虢国君主虢仲,改封到管地,国号仍然为虢,爵位仍然为公。而关中西部的虢国也没有取消,而是由虢仲之弟、周公的三叔——虢叔接过国君位置,继续保留虢国。最终形成了了两个虢国分别守卫周王畿东西两端的格局。
后世为了区别这两个虢国,把关中的虢叔之虢称作「西虢国」,把中原管地的虢仲之虢称作「东虢国」。平王东迁后,西虢国也东迁到陕原盆地,被安置在虞国南侧,今三门峡一带,称「南虢」。与此同时,东虢国被郑攻灭,余部被安置在南虢之北,称作「北虢」,而留在关中西部的西虢残部,则被称作「小虢」。不了解的人,很容易被各种「虢」绕晕。
焦国是姜姓封国,位于开封市西面的中牟县一带。后世史书称,这个姜姓焦国的封君是神农氏的后裔,武王克商后分封于此。不过也有可能是周公东征后,分封关中姜姓贵族到此而建立的封国。
厉国是姜姓封国,位于滑国东南,今鹿邑、亳州一带。封君是姜姓贵族,爵位为伯,大概率是周公东征后分封的。
涡河西面是颍河,颍河流域有6个封国,从上游往下游依次是郐、鄢、许、陈、沈、胡。
郐国是妘姓封国,位于东虢国的南面,今新郑一带,爵位为公。妘姓是从己姓中分化出来的,也就是说,郐国是高阳氏己姓部族的后裔,与大名鼎鼎的楚国王室是同宗,都是中原地区的古老部族。自夏王国晚期,妘姓部族就已经生活在这里,楚人联合彭韦等国叛商后,被打败驱逐到秦巴山区,而郐国人则没有参与反商,一直留在这里。武王克商后,郐国君主接受了周王朝的册封。
郐国本身并不著名,著名的是郐国的领地,在春秋时期成为郑国的都城所在地,到战国时期,则成为七雄之一的韩国都城所在地。
鄢国和郐国一样,也是古老的妘姓部族封国,位于郐国东南面,今鄢陵县一带,爵位为侯。分封的时间,可能也在武王克商后。
许国是姜姓封国,位于鄢国西南面,今许昌一带,爵位为男。许国的封君是姜姓吕国的贵族,史书称之为「许文叔」,《清华简》称之为「吕丁」,有可能是来自吕国的太公望的子侄,或者同宗贵族,周公东征后因功被分封在这里。
许国对后世的影响不大,值得一提的影响,就是贡献了「许昌」这个地名。
陈国是妫姓封国,位于许国东南面,今淮阳一带。前面介绍武王分封时已经提过,陈国的封君是古虞国王族后裔(舜之后裔),所以爵位为公爵,按照氏名的称呼标准,陈国的始封君主应该叫陈满。为了笼络陈国,周武王把自己的长女大姬嫁给了陈公满。
陈国对后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他的领地位置上。陈国所在的颍河中游,位于淮上地区的中心位置,所以后世多以陈国故地为大郡、大府。秦末陈胜起义,首先要攻占的大城,就是陈国故都陈邑。
沈国是姬姓封国,位于陈国南面,今项城、沈丘一带,爵位为子爵。沈国的封君是聃国始祖冉季载的后裔,东周时期才被分封到这里。在西周初期,沈国还不存在。
胡国是姜姓封国,位于陈国东南,今太和、阜阳一带,爵位为子。胡国的封君难以考证,大概率是与太公望同族的姜姓贵族,周公东征后因功被分封到此。东周时期,姜胡国亡于楚国。
颍河西面是汝河,汝河流域有6个封国,从上游往下游依次是应、胡、蔡、房、挚、繁。
应国是姬姓封国,位于许国西面,今郏县、鲁山、宝丰、平顶山一带,封君是周武王的第四子叔达,爵位为侯,是在周公归*后由周成王分封的。
应国东南面、位于今郾城一带,又有一个胡国。与颍河下游的姜姓胡国不同,这个胡国是姬姓封国,封君是姬姓周王族贵族。春秋时期,姬胡国亡于郑国。
蔡国也是姬姓封国,位于姬胡国的东南面,今上蔡一带,爵位为侯。这个蔡国是管蔡之乱时的那个蔡国的延续。文王第五子蔡叔度作乱失败后,位于河内的蔡国被除,叔度也被流放。但叔度的儿子仲胡比较贤能,被周公长子伯禽任命为鲁国的卿士,表现良好,最终被周公旦举荐,由周成王重新册封,在汝河流域复国。
房国是祁姓封国,位于蔡国的西南面,今遂平县一带,爵位为侯,是尧的儿子丹朱的后裔。
挚国是任姓方国,周文王母亲太任的母国,周武王和周公旦的舅国,原本在关中东部一带。周公东征后,将挚国改封到汝河流域,今平舆县一带,用意是为周王国控制金道锡行的北段路线,并监视、防御东南方的淮夷部族。
东面的姜姓厉国、姬姓滑国、妫姓陈过、姜姓胡国等国,也都承担了防御淮夷的重任。稍迟一点分封的应侯、蔡侯,则是担心挚国势单力薄,分封姬姓方国来策应,另外也有监督挚国的意思。
繁国是当地的古老方国,夏商时期就已经存在,位于挚国的东南面,今新蔡一带,又被称作繁阳、繁汤。繁国是金道锡行东线的枢纽所在,无论是江西铜矿经过大别山北上中原,还是皖南铜矿经过淮河北上中原,都要经过繁国。所以早在周武王时期,可能就为了笼络繁国,册封繁国为异姓诸侯了。
繁国存在最有力的证据,是西周中期的青铜器「班簋」上的铭文记载,「王令毛伯更虢城公服,屏王位,作四方极,秉繁蜀巢令」,意思是,周王让毛公取代虢公的官职,统领*队,并管理繁、蜀、巢三个属国*务。
这个铭文不仅仅佐证了繁国的存在,还提到了蜀、巢两国。在「牧誓八国」一节中已经分析过,蜀、巢两国也在中原地区,与繁国距离不远,并不在四川盆地和巢湖。春秋时期,蜀、巢两国受强国威胁,被迫一道南迁,抵达巢湖地区。这就是为什么今天的巢湖西北岸、合肥市西郊的山,被称作蜀山的原因。
周王朝的封国不仅仅限于以上四条淮河大支流流域,在淮河的上游干流,也存在5个封国,从上游往下游依次是江、息、*、蒋、蓼。
江国是嬴姓封国,又称鸿国,位于挚国南面,今正阳县一带,封君是东夷嬴姓始祖伯益的后裔。
息国是姬姓封国,位于江国东面,今息县一带,爵位为侯,封君是周王族贵族,可能是周公东征后因功分封到此,守卫通往大别山和随枣走廊的青铜原料之路。
*国也是嬴姓封国,位于息国东面,今潢川一带,爵位为侯,与江国同宗,都是伯益的后裔。
蒋国是姬姓封国,位于*国东面,今淮滨县一带,爵位为侯,封君是周公第三子,应该是在周公去世后,由周成王分封到此的。封蒋的原因也和息国一样,都是为了守卫金道锡行。
蓼国位于蒋国以东,今固始县一带,爵位为侯,姓氏未知,封君也无考证。
(未完待续,下节介绍江汉地区的周朝诸侯国)
-END-
本文为寒山喷史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及原作者。
看更多历史文章,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