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牟县简介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宋蔡陈许虢,中原地区的西周诸侯国
TUhjnbcbe - 2021/3/2 23:45:00

《上古先汉民族史》系列

NO.周公分封三

文/图/辑

寒山忆雪

西周早期,北方和东方几个地区的诸侯国,我们都一一介绍过了。接下来我们要把目光转向南方,看看新生的周王朝在中原地区和江汉地区封建了哪些诸侯国。

在讲述龙山时代和夏商时期的历史时,中原指的是洛阳盆地和淮上地区。所谓淮上地区,指的是淮河北岸支流的中上游地区,也就相当于现在的郑州、许昌、漯河、平顶山4个地级市的范围。

但到了晚商时期,淮上的范围有所扩大。扩大的原因是*河北流的河道已经十分稳定,豫东南地区的南*泛区已经很少遭受洪水的威胁,形成宜居地带,淮上的地理范围自然向中下游扩大。

所以到了商周之际,中原的范围,已经向东延伸到了开封、商丘,向东南延伸到了信阳、阜阳一带。

扩大后的中原地区,洛阳盆地仍然是一个比较独立的存在。周王国把这里纳为周王畿的一部分,并准备在这里选址营建东都,所以封建的诸侯,基本上都在洛阳盆地之外的淮上之地。

淮上之地是平坦的平原,南端是淮河的上游干流,中北部则自西向东依次排列着汝河、颍河、涡河、睢河等淮河北岸大支流。周初的封国也恰好按照这些支流的流域,有规律的排列。我们可以按照这个规律一一认识这些封国。

最东面的是濉河流域,东面与泗水流域(上古时期,泗水也是淮河北岸支流)相邻。这里有5个封国,从上游往下游依次是聃、杞、滑、戴、宋。

聃国是姬姓封国,周公东征后分封,位于焦国东面,今开封、兰考一带,封君是周文王最小的儿子,季载。

杞国是姒姓封国,武王分封一节中已经提到,封君是夏王国的王族后裔,爵位为公,位于聃国南面,今开封南侧的杞县一带。

滑国是姬姓封国,位于杞国东南,今睢县一带。封君是周王族贵族,但难以考证是王族中的哪一宗,可能是武王克商后分封,也有可能是周公东征后分封。

宋国就比较有名了。宋国封君是商王帝辛的兄长、商族人的头号带路*——微子启,爵位是公爵。宋国都城位于今商丘一带,统治范围包括商丘、宁陵、虞城、夏邑等几个县的区域。

后世的宋王朝,就是因为开国君主赵匡胤曾被封为归德*节度使(归德就是商丘地区),才以宋为国号。

著名的孔子,他的祖上就是宋国公族,是微子启之弟的后裔。春秋早期,孔子的祖上才因宋国公族内乱而迁徙到鲁国。

戴国的名气就小多了,它也是商王族后裔的子姓封国,名为戴国,爵位为侯,位于宋国北面,今民权县一带。

濉河西面是涡河,涡河流域有3个封国,从上游往下游依次是虢、焦、厉。

虢国是姬姓封国,位于管地,今郑州、荥阳一带。管蔡之乱后,周公东征打败管叔鲜,废除管国。但管地的位置十分重要,它控制着淮上地区进入洛阳盆地的门户,后世著名的虎牢关(汜水关)就位于这里,商国灭夏,也是先控制这里,才得以进入洛阳盆地的。商王国中前期,甚至把王都(郑州商城)设置在这里。废除管国后,商王国还得选取可靠的贵族镇守此地。

最终,周公旦把他的二叔(周文王之弟)——位于关中西部的虢国君主虢仲,改封到管地,国号仍然为虢,爵位仍然为公。而关中西部的虢国也没有取消,而是由虢仲之弟、周公的三叔——虢叔接过国君位置,继续保留虢国。最终形成了了两个虢国分别守卫周王畿东西两端的格局。

后世为了区别这两个虢国,把关中的虢叔之虢称作「西虢国」,把中原管地的虢仲之虢称作「东虢国」。平王东迁后,西虢国也东迁到陕原盆地,被安置在虞国南侧,今三门峡一带,称「南虢」。与此同时,东虢国被郑攻灭,余部被安置在南虢之北,称作「北虢」,而留在关中西部的西虢残部,则被称作「小虢」。不了解的人,很容易被各种「虢」绕晕。

焦国是姜姓封国,位于开封市西面的中牟县一带。后世史书称,这个姜姓焦国的封君是神农氏的后裔,武王克商后分封于此。不过也有可能是周公东征后,分封关中姜姓贵族到此而建立的封国。

厉国是姜姓封国,位于滑国东南,今鹿邑、亳州一带。封君是姜姓贵族,爵位为伯,大概率是周公东征后分封的。

涡河西面是颍河,颍河流域有6个封国,从上游往下游依次是郐、鄢、许、陈、沈、胡。

郐国是妘姓封国,位于东虢国的南面,今新郑一带,爵位为公。妘姓是从己姓中分化出来的,也就是说,郐国是高阳氏己姓部族的后裔,与大名鼎鼎的楚国王室是同宗,都是中原地区的古老部族。自夏王国晚期,妘姓部族就已经生活在这里,楚人联合彭韦等国叛商后,被打败驱逐到秦巴山区,而郐国人则没有参与反商,一直留在这里。武王克商后,郐国君主接受了周王朝的册封。

郐国本身并不著名,著名的是郐国的领地,在春秋时期成为郑国的都城所在地,到战国时期,则成为七雄之一的韩国都城所在地。

鄢国和郐国一样,也是古老的妘姓部族封国,位于郐国东南面,今鄢陵县一带,爵位为侯。分封的时间,可能也在武王克商后。

许国是姜姓封国,位于鄢国西南面,今许昌一带,爵位为男。许国的封君是姜姓吕国的贵族,史书称之为「许文叔」,《清华简》称之为「吕丁」,有可能是来自吕国的太公望的子侄,或者同宗贵族,周公东征后因功被分封在这里。

许国对后世的影响不大,值得一提的影响,就是贡献了「许昌」这个地名。

陈国是妫姓封国,位于许国东南面,今淮阳一带。前面介绍武王分封时已经提过,陈国的封君是古虞国王族后裔(舜之后裔),所以爵位为公爵,按照氏名的称呼标准,陈国的始封君主应该叫陈满。为了笼络陈国,周武王把自己的长女大姬嫁给了陈公满。

陈国对后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他的领地位置上。陈国所在的颍河中游,位于淮上地区的中心位置,所以后世多以陈国故地为大郡、大府。秦末陈胜起义,首先要攻占的大城,就是陈国故都陈邑。

沈国是姬姓封国,位于陈国南面,今项城、沈丘一带,爵位为子爵。沈国的封君是聃国始祖冉季载的后裔,东周时期才被分封到这里。在西周初期,沈国还不存在。

胡国是姜姓封国,位于陈国东南,今太和、阜阳一带,爵位为子。胡国的封君难以考证,大概率是与太公望同族的姜姓贵族,周公东征后因功被分封到此。东周时期,姜胡国亡于楚国。

颍河西面是汝河,汝河流域有6个封国,从上游往下游依次是应、胡、蔡、房、挚、繁。

应国是姬姓封国,位于许国西面,今郏县、鲁山、宝丰、平顶山一带,封君是周武王的第四子叔达,爵位为侯,是在周公归*后由周成王分封的。

应国东南面、位于今郾城一带,又有一个胡国。与颍河下游的姜姓胡国不同,这个胡国是姬姓封国,封君是姬姓周王族贵族。春秋时期,姬胡国亡于郑国。

蔡国也是姬姓封国,位于姬胡国的东南面,今上蔡一带,爵位为侯。这个蔡国是管蔡之乱时的那个蔡国的延续。文王第五子蔡叔度作乱失败后,位于河内的蔡国被除,叔度也被流放。但叔度的儿子仲胡比较贤能,被周公长子伯禽任命为鲁国的卿士,表现良好,最终被周公旦举荐,由周成王重新册封,在汝河流域复国。

房国是祁姓封国,位于蔡国的西南面,今遂平县一带,爵位为侯,是尧的儿子丹朱的后裔。

挚国是任姓方国,周文王母亲太任的母国,周武王和周公旦的舅国,原本在关中东部一带。周公东征后,将挚国改封到汝河流域,今平舆县一带,用意是为周王国控制金道锡行的北段路线,并监视、防御东南方的淮夷部族。

东面的姜姓厉国、姬姓滑国、妫姓陈过、姜姓胡国等国,也都承担了防御淮夷的重任。稍迟一点分封的应侯、蔡侯,则是担心挚国势单力薄,分封姬姓方国来策应,另外也有监督挚国的意思。

繁国是当地的古老方国,夏商时期就已经存在,位于挚国的东南面,今新蔡一带,又被称作繁阳、繁汤。繁国是金道锡行东线的枢纽所在,无论是江西铜矿经过大别山北上中原,还是皖南铜矿经过淮河北上中原,都要经过繁国。所以早在周武王时期,可能就为了笼络繁国,册封繁国为异姓诸侯了。

繁国存在最有力的证据,是西周中期的青铜器「班簋」上的铭文记载,「王令毛伯更虢城公服,屏王位,作四方极,秉繁蜀巢令」,意思是,周王让毛公取代虢公的官职,统领*队,并管理繁、蜀、巢三个属国*务。

这个铭文不仅仅佐证了繁国的存在,还提到了蜀、巢两国。在「牧誓八国」一节中已经分析过,蜀、巢两国也在中原地区,与繁国距离不远,并不在四川盆地和巢湖。春秋时期,蜀、巢两国受强国威胁,被迫一道南迁,抵达巢湖地区。这就是为什么今天的巢湖西北岸、合肥市西郊的山,被称作蜀山的原因。

周王朝的封国不仅仅限于以上四条淮河大支流流域,在淮河的上游干流,也存在5个封国,从上游往下游依次是江、息、*、蒋、蓼。

江国是嬴姓封国,又称鸿国,位于挚国南面,今正阳县一带,封君是东夷嬴姓始祖伯益的后裔。

息国是姬姓封国,位于江国东面,今息县一带,爵位为侯,封君是周王族贵族,可能是周公东征后因功分封到此,守卫通往大别山和随枣走廊的青铜原料之路。

*国也是嬴姓封国,位于息国东面,今潢川一带,爵位为侯,与江国同宗,都是伯益的后裔。

蒋国是姬姓封国,位于*国东面,今淮滨县一带,爵位为侯,封君是周公第三子,应该是在周公去世后,由周成王分封到此的。封蒋的原因也和息国一样,都是为了守卫金道锡行。

蓼国位于蒋国以东,今固始县一带,爵位为侯,姓氏未知,封君也无考证。

(未完待续,下节介绍江汉地区的周朝诸侯国)

-END-

本文为寒山喷史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及原作者。

看更多历史文章,请

1
查看完整版本: 宋蔡陈许虢,中原地区的西周诸侯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