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牟县简介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你真的了解官渡之战吗袁绍相比曹操,战略眼
TUhjnbcbe - 2024/12/25 18:12:00
白癜风是怎样造成的 https://m.39.net/pf/a_6559327.html

今天,我们一起来聊一聊三国当中最最著名的战役之一,官渡之战。

我们从小就知道官渡之战是一场以少胜多的经典案例,但是从小知道的东西不一定是正确的东西。因为曹操后来成功了,所以历史学家在记录历史的时候,往往会神话一些成功人物。

事实上呢,大概也就是五六万对十万左右,这样的一个差距。但是官渡之战,还是非常重要的一次战役,为什么呢?他被称为分裂的北方走向统一的关键一步。

袁绍当时控制着咱们今天河北,山东,山西等等一大片地盘,曹操扶持的汉献帝在今天的河南许昌建立了一个朝廷。那么他要统一,对袁绍来说,汉献帝的出现,对于他继续割据明显是不利的,所以双方肯定是要打起来。

那么在公元年的时候,袁绍就率领着十万大军南下攻打曹操,双方在官渡,也就是在今天河南中牟县附近僵持上了。

开战之前了曹操内部出了一个幺蛾子,本来投靠曹操的刘备,趁着这个乱哄哄的机会,拉着一支队伍逃走了,而且还打起了反对曹操的旗号。那么曹操就不得不分心要去灭火。

袁绍的谋士,就看到这样的一个机会,一看曹操那内讧了,马上建议袁绍,我们要抓紧时间。趁着曹操后方空虚,现在出兵,把曹操给灭了。但是袁绍拒绝了,拒绝的理由,非常的奇葩,。

什么理由呢?他说,最近,我这小儿子身体不太好啊,生病了咱们就先不出兵了吧?这个理由简直是太可笑了,把手下的这些谋士们简直都快气疯了。

关键是这样的错误,原来还不止犯了一次。比如说,还有谋士建议他利用人多势众的优势,分批地去骚扰曹军,让曹操军队疲于奔命。袁绍不听,还有一个非常有名的人物叫许攸,他建议袁绍不要在官渡这个地方和他僵持了,放弃这个地方,直扑许昌老巢。

曹操为了抵抗咱们一定把所有的精兵都调到前线了,趁他许昌空虚的时候,把他的老巢给端了。袁绍也不听,许攸一怒之下投奔了曹操。当时的曹操,其实也是在非常困难的环境当中,他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呢?粮草供应不足。

许攸一来给曹操带来了一个重大的军事机密。袁绍的军粮全部屯在乌巢。于是,曹操就让人带兵奇袭,一把火把乌巢粮仓给他烧了。我这儿的将士没得吃,你那儿也别吃了。乌巢粮库一烧,导致袁绍这边军心全部瓦解。

这个就成就了曹操在官渡之战当中一个经典的胜利,袁绍这个人这么多次延误战机,最终败给了曹操,那是不是这个人的战略眼光、领导能力的确是太差?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那你想一想,他怎么可能在此之前把中国北方的大部分地区纳入到自己的统治范围之内?而且手下还有这么多精兵良将,还有这么多优秀的谋士,难道这些人都是心甘情愿的追随个傻子吗?

所以我们如果要理解袁绍为什么会有这些无厘头的行为,那就要对当时的形势,做进一步的分析,我想从两个角度来谈这个问题。

第一个角度:我们先问一个问题,官渡之战是为什么会爆发?刚才我们介绍了作战双方,大家都会觉得官渡之战应该是袁绍和曹操之间的矛盾,就是一山不容两虎,所以避免不了对决。

但是我告诉你,这么想的话,咱们可能就忽略了一个关键人物,这个人就是当时的皇帝汉献帝,官渡之战,真正要解决的矛盾,其实是袁绍和汉献帝之间的矛盾。

《三国志袁绍传》在描写官渡之战刚开始的时候,就有这么一句话:叫做出天子之立,非绍意。

什么意思呢?汉献帝上位不符合袁绍的利益和意图,汉献帝是由非常著名的大军阀也是一个大奸臣董卓,扶持上台的。

大家都知道董卓跟袁绍可是一对生死冤家,两个人这个矛盾可大了去了,所以袁绍根本不可能承认有董卓扶持上台的皇帝,由于这个董卓臭名昭著,所以汉献帝皇位的合法性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面曾经饱受质疑。

袁绍就是这个反对阵营里面声音最大的。后来,汉献帝迁都到了长安,这个时候袁绍就想趁着东部空虚,重新拥立一个皇帝,这件事情没有成功,但是当时那是闹得沸沸扬扬的。

所以就导致了汉献帝跟袁绍之间的怨仇越积越深。董卓死了以后,汉献帝为了安抚东部地区的诸侯,曾经派了五位使者,关东地区拉拢这些反董卓的实力派人物。

这本来是一个示好的动作,但是这五位使者,其中有四位都被袁绍直接或者是间接的给杀掉了,所以当汉献帝,当时他的首都还在长安的时候,和袁绍天各一方。

而当汉献帝回到中原,那这个时候国家秩序就必须要重新整顿了,他和袁绍之间的矛盾就要必须解决了,这就是官渡之所以打起来的关键。

咱们再来讲第二个问题,究竟是谁?打赢了官渡之战,你可能会觉得这不是废话么?当然是曹操了,这个回答对也不全对。

事情没有这么简单,两军对峙的时候,实际上曹操是非常困难的。不仅有刘备的背叛,还有军粮的短缺等等。

最困难的时候,曹操甚至打起了退堂鼓。他想:算了,放弃吧,我就撤军回去吧,但是他要是一撤兵的话不就全都完蛋了吗!

这个时候有一个人写了一封信给曹操,把曹操给稳住了,就是这一封信给了曹操禁坚持到最后的信心,这个人叫荀彧。

在曹操最为沮丧的时候,荀彧在信里面跟他说,情见势竭必将有变,此用奇之时不可失也。翻译成今天的意思就是你看双方僵持了半年多都不见什么进展,你很着急,你想想袁绍他不着急吗?

他十万精兵跟你相比来说是人多势众。都半年了,都还拿不下你。他不是挫败感失败感更加强烈?这个时候就看谁能够沉得住气,谁能够耐性心等待。

等什么呢?等待对方阵营出现变化,一旦抓住一丝裂缝就是出奇制胜的时候,果然这个变化出现了。

什么变化呢?袁绍阵营理念许攸跟他闹崩了,所以曹操才有火烧乌巢这一招。后来才有取得了官渡之战的胜利。

那么问题是荀彧为什么要力挺曹操,这其实是汉献帝在这一场战争当中的另一种体现。为什么呢?汉献帝啊,人们觉得他是挟天子以令诸侯里面那个被挟持的天子啊,最多一个魁儡,他能够发挥什么作用,为解决这个问题,咱们还是来

1
查看完整版本: 你真的了解官渡之战吗袁绍相比曹操,战略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