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4月15日,菜鸟驿站宣布开始免费送货上门,致力完成最后米的距离。
但其实送货上门这件事,在10年前是必须要完成的。
大家有多久没见过快递员长什么样了?
从菜鸟宣布到现在已经过去2个月的时间,也并未改变从开创驿站至今养成的投放习惯。
“免费送货上门”变得颤颤巍巍,立不住脚。
站在众多网购消费者的角度,不仅没有完成最后的米,连最后的一公里也成吐槽点。
一、快递是否有义务送货上门?
据《快递暂行条例》,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应当将快件投递到约定的收件地址、收件人或者收件人指定的代收人,并告知收件人或者代收人当面验收。
客观来讲,不论“宣布免费”或者“宣布不免费”,从规定上来说都应该是“免费”。
这最后一公里或者米都应由服务方完成,网购消费者身为被服务方,享有选择的权益。
从网络页面上的选项就可以体现,有两个选择:
1、投放(驿站)
2、禁止投放(送货上门)
但“禁止投放”的选项已成虚设,即便明确告知“有人在家”需要送货上门,但还是一如既往地投放在固定地点。
这才发生了消费者与派送员的纠纷,并且这种情况有愈发严重的迹象。
二、服务与效率之间的矛盾
在目前看来“服务”与“效率”变成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情况。
驿站的设立,是为了整合资源,之后以便统筹市场,随着“三通一达”的领投加入,快递行业更是一番好景象。
随即迎来的是快递数量和派件效率的双面提升,即便单价有所降低,但数量也可以补上这个空缺,快递员的收入不减反增。
反观现在,随着网购的普及,市场已经达到一定程度的饱和,不再是拓展,而是同一块蛋糕如何分割。
快递员不想送货上门,实际上就是付出与收入达不到一个平衡。
之前派送的每件单价在1~1.5元左右,现在普遍每件单价只有0.6~0.8元左右,按照每件5分钟计算,一个钟头的收入也仅在10~15元之间,在拥有高效率的情况下(10小时不吃不休),一天也就元封顶。
所以现在的矛盾,其实不是快递员与消费者的矛盾,更深层次的是企业与快递员之间的矛盾,是消费者与企业之间的矛盾。
还是想替快递小哥说句话,随着纠纷的增多,我看到很多朋友帮忙发声,但都是针对快递员来保护消费者的方式,心疼快递小哥三分钟。
本质来说,快递小哥也是在合理范围内为自己争取权益,无奈陷入三难的处境。
一边是规定,一边是收入,还有一边是消费者的要求。
菜鸟驿站的内忧外患
目前菜鸟驿站的全国数量有5万家,这么庞大的一个数量也是由电商崛起而形成,快递就是以电商件为主力。
20年前,全国总快递件为1.1万件,20年时间全国的快递总量暴涨近万倍,特别是在年之后,更是呈几何式上涨。
菜鸟为了迅速壮大,以0加盟费+返佣的形式来扩张。
这就是上述所说的“拓展”,但是已经是一个趋于饱和的状态。
说白了,如今不只是快递行业、电商行业,其他行业也是一个相同的情况,那就会出现更多的跨界互侵,各行各业都“卷”起来了。
为了保持优势,除了降低成本,还是降低成本。
那这些成本从哪里扣?不言而喻。
宣布“免费送货上门”也为了保持优势的一种方式,只是效果不尽人意。
从年开始,很多加盟商已经不堪重负,一个租金的上涨,一个抽佣的变化,以及包收包送的人工成本,之后纷纷选择退出。
快递小哥也是无奈维持,这都是肉眼可见的事情。
目前能完成“最后一公里”的公司,只有顺丰以及京东,一个是优质服务背后的高单价,一个是以连续10年亏损为代价构成的一条龙物流。
再加上近年来,新快递公司的横空出世,比如具有代表性的极兔快递,那卷的就更厉害。
菜鸟现在面临着多重困境,想要破局,势必也要付出一定的代价。
我是
JUMP李大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