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牟县简介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中牟校姓改较姓之谜
TUhjnbcbe - 2024/7/7 16:46:00
初期白癜风能控制吗 https://m.yiyuan.99.com.cn/bjzkbdfyy/a/329618/

河南中牟的校姓是元太祖成吉思汗裔孙,于明初逃难至这里。年春天出土的明嘉靖四十四年校周、校朱、校颜三兄弟给其祖父母校仲和、校王氏的合葬碑是这样叙述的“南岩旧有夫子庙,相传为回车处,…千八百年后校氏得居之…前此居是无闻也,而校氏独振焉…”

由此可见,南岩被传是孔子周游列国时回车(约公元前年)的地方,校氏在年后来此居住,到明嘉靖四十四年(年)多年在这里繁衍生息,慢慢振兴起来。

然而此后“独振”的校氏家族却经历了一次改姓,他们在明天启年间改成了“较”姓,并在清乾隆年间改回了“校”姓,这是怎么回事呢?

明天启六年《中牟县志》首次记载:在人物志例贡中出现校颜、校先觉、较廉的名字。这是校姓和较姓在《中牟县志》中首次同时出现。其中记载的例贡生是校先觉,而在天启二年(年)校先觉的儿孙给他立的石碑明确记载的是较先觉。

清乾隆十九年《中牟县志》记载有19个“较姓”人士的事迹,如“较于亲”、“较遂养”、“较尉侯”、“较务本”等,没有一个校姓人士;

清同治九年《中牟县志》则同时记载有选举较弟生员,乾隆二年、进士较孝,乾隆元年丙辰科、举人较于亲等较姓人物,武举校秀召,乾隆二十七年壬午科、武进士校建堂,道光二年壬午科等校姓人物,即大约乾隆二十年(年)后再没有较姓。县城南边的“较庄”改为“校庄”,而东漳附近的“较家岗”改为“校家岗”。根据中牟县大洪村校章成家族珍藏的历代地契中记载的较姓、校姓人名来看,清嘉庆14年(年)记载的是较兴祖,嘉庆19年(年)就变成了校兴祖。

明天启年间的校姓为什么改成较姓?是因为朱由校:明熹宗朱由校(年12月23日-年9月30日),明朝第十五位皇帝,明光宗朱常洛长子,16岁即位,在位七年(年-年)。

避君主名讳周朝就开始了,唐宋时期尤为严格。明朝《大明律》中的条文:“上书奏事犯讳:凡上书,若奏事误犯御名及庙讳者,杖八十。余文书误犯者,笞。若为名字触犯者,杖一百…”.再看《大明会典》:“成化十三年、令举人文字。凡遇御名、庙讳下一字,俱要减写点画。”在此时,皇帝名字的第二个字是要避讳的。到了弘治年间又有新规定:“弘治七年、令作文务要纯雅通畅…御名、庙讳、及亲王名讳,仍依旧制二字不偏讳…”万历而后,避讳之法稍密。陈垣先生在《史讳举例》中说:“明季刻本书籍,常多作尝,洛多作雒,校多作较,由字亦有缺末笔者。”明光宗名“常洛”,故改“常”为“尝”,改“洛”为“雒”。明熹宗名“由校”,遂改“校”为“较”。明毅宗名“由检”,遂改“检”为“简”。甚至有把“由”改作“繇”的案例。

为什么是“较”呢?除了这两个字的音形相近,可能还考虑到了他们有个血缘很近的较姓宗亲的存在。校姓本源自黄金家族的,后“趁在草莽,各以封号记族”,传说他们的始祖是木交王,应该还有“车交王”、“耳交王”的宗亲。

校姓先辈们由原来的蒙元统治者到“趁在草莽册”,为了生存长期隐姓埋名;当时的中牟校氏正是学习了先辈,为了驱灾避祸、因时制宜改成了较姓。

改为较姓的校氏家族一直到清乾隆27年(年)的年间,一直使用的是较姓,这个时期中牟较姓家族从文化到从业各个方面都有一个飞跃,进士、状元、贡生等县志有记载的名人多达百人,真正成为了中牟的第一家族。

明朝的避讳有一定的弹性,这就是为什么河南中牟、陕西蒲城的校姓改成了较姓,而其他地方的校姓没有改的原因。

改成“较”姓的“校”姓为什么在清乾隆年间又改回来了呢?

校家祖坟那块墓碑的主人校秀书墓碑铭文记载,改姓发生在“校较互见之后”:中牟较姓与河北栾城乾隆27年校姓京城赶考相见,揭示了较校互见的历史真相。他们都很清楚自己源自同一祖先,从元朝末年到清朝乾隆年间,他们已经失散了多年,欣喜若狂,“莫不报捷”。

当初改为“较”姓他们是为了避皇帝名讳,不得已而为之;但现在兄弟相认,也不再需要避讳了,所以中牟的较姓经全族商议,举族改回了校姓。

校姓是成吉思汗后裔,源自其蒙古姓“孛儿只斤”,再从“校”改成“较”,最终改回了“校”;这充分体现了我们校姓族人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精神,也是中华民族历史变迁的一个缩影。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牟校姓改较姓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