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风:假如非要给“留美博士杀父母”找原因
农历腊月29日上午8时左右,江苏省扬州市某乡村发生一起留美博士王某杀害其父母案,其父经抢救无效死亡,母抢救及时,致轻伤,王某自杀未遂。(2月26日正义) 这个新闻的原标题是“29岁留美博士除夕前杀害父母,因归国后无优越感”。在这个不够精炼的标题中,不但给犯罪嫌疑人加上了“29岁留美博士”的光环,而且急于给出了“归国后无优越感”的犯罪原因。而在对犯罪嫌疑人的司法鉴定中,嫌疑人王某患有无精神病症状抑郁症。那么,一个抑郁症患者的极端表现,只是社会万象中的一起个案,无需用“留美博士”的优越条件,衬托“无优越感”的现实境遇。 假如非要给“留美博士杀父母”找原因,那么索性满足一下王某“昔日同学在国内飞*腾达,开宝马、住豪宅,成双入对,就连家乡的堂哥、堂姐也住上别墅,开着小车”的优越感吧——当然,这只是为了给王某“因归国后无优越感”而杀害其父母自圆其说。 要做好这样的“自圆其说”,首先要满怀“优越感”,将自己假设成29岁左右,“在国内飞*腾达,开宝马、住豪宅,成双入对,住上别墅,开着小车”的非留美博士,用一种很不屑的眼光,看看这位原供职于美国一著名公司的工程师,也就是杀害其父母的留美博士王某。一个显而易见的差别就是,王某“虽然觉得自己是天之骄子,优越感很强”,但他毕竟是在美国这个资本主义社会里,那里的竞争环境是艰难甚至残酷的,王某能进入美国一著名公司当上工程师,付出的努力可想而知。而在国内的同龄人,能实现“开宝马、住豪宅,成双入对,住上别墅,开着小车”的“飞*腾达”, 大多靠的是运气吧?由运气带来的优越感,人们在不少“拼爹”之类的游戏中,都已经司空见惯了。 这可能就是王某把自己的优越感变成“抑郁症”的发病原因。如果在同样的竞争环境下,通过同样的努力,王某和昔日同学、家乡的堂哥、堂姐形成了现实的差距,怎么会“内心的优越感荡然无存,感到深深的失落”?只有站在充满“优越感”的非留美博士的立场上,才有足够的理由嘲笑这位深受资本主义社会竞争环境摧残的留美博士痴呆,进一步说明了在不同的竞争环境下,在不断创造奇迹的“潜规则”下,可以让人一夜暴富、一夜成名的“优越性”。 看上去,这分明是在一个抑郁症患者的病态心理上生拉硬扯,但为了迎合该新闻所暗示的“优越感”,总得例举若干“优越性”,否则,怎么能让一位“凭借优异成绩考入中科大,2007年毕业后,赴美5年硕博连读”,又“供职于美国一著名公司”的“留美博士”,在国内充满“优越感”的昔日同学、家乡的堂哥、堂姐面前,“抑郁症”发作而想与父母一起离开这个世界呢? 看来,抑郁症是一种已经明确的心理疾病,但不知“优越感”会不会也会包含某种心理缺陷? 知风
:杨虹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