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园口决堤,又称花园口事件、花园口惨案。
年6月8日上午,一封事先亲拟的秘密电报秘密发往武汉蒋介石的办公室中。文件的大意是这样的:敌机三架花园口河堤,职师正在组织全师抢堵中。
当天晚上10时许,程潜又一次给蒋介石发电报,汇报水情的实况,在此封密报中,程潜向蒋介石透露出当务之急就是要对外公开实情,才能以此平息决堤带来的社会负面舆论。
程潜称已拟定了对外宣称理由:敌方在占领开封城后继续向西进犯,我*数支*队经过数日,现已成功压制住日*迅猛的进攻势头,面前阵地尚且在我*手中,由于日*连续数日的作战未能成功打开战场有力局面,遂心生一计,摧毁*河南岸大堤决口,企图以迅猛的洪势淹没我*。
纵观当时国民*战局分析,花园口决堤确实有效阻止日*进攻的步伐,*河决堤使*河陷入大片的*泛区,日*原本集结了大量的机械化部队准备逐步舔掉*河守*。
*河决堤后水流湍急直下,日*不得不改变从平汉线进攻武汉的计划,暂时放弃了先前的计划退进徐州城。
但是我们要知道,日*向来都是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在徐州城短暂的休整之后,又想从长江北岸寻找突破口,日*希望尽快攻破武汉,从而妄图吞并整个华东地区。
蒋介石集结20万*队与日*30万*队在徐州战场展开对决
年3月初,日*为了使南北战场连成一个整体,向国**事重地徐州城发起进攻,其意图是为了能让中国*队早日缴械投降,从而满足他们妄想控制华中及华南地区的狂妄野心。
日*方面集结了最精锐的第五师团的全部力量向徐州进犯,面对如此强劲的对手蒋介石决定由负责徐州防务的第五战区发起反攻,由第五战区司令官李宗仁全权指挥此次反攻任务。
经过数日激战,我*由先前的被动局面渐渐变为主动,最终取得全面的胜利,此次战役共歼敌两万余人,让日*第五师团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台儿庄战役以中国*队的胜利落下帷幕,此时中国*队全*上下士气正盛,然而国民*高层领导似乎有点飘飘然,他们认为是日*实力变弱了。
因此国民*高层领导决定借台儿庄战役的余威再一次与日*一决高下,在经过急促的商讨后,蒋介石迅速集结了20万精锐投放到了徐州战场,随时准备出击歼灭敌人。
当时日*的情报网非常发达,很快就知道中国*队的最新动向,在得知此事后也迅速集结了10个师团共计30余万人聚集到徐州战场,一时间敌我双方形成强烈的对峙状态,对中国*队形成夹击之势。
蒋介石只好撤走徐州战场上20万国*精锐,至此,徐州会战以失败告终,先前从各处调集过来的机械化部队被撤走。
另一方面中国*队刚刚从台儿庄战役积累的士气也或多或少地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对全国战局产生了不利的局面。
日*在土肥原贤二的率领下,强渡了*河,径直往徐州城驻扎,为了阻止中国*队增援徐州就派重兵把守各个隘口,这样一来就给*河守*形成了前后夹击之势。
中国*队在这样的高压态势下僵持不下,面对这股强敌蒋介石立刻做出反应,即刻调集豫东地区6个*共计12万人准备合围这股来犯之敌,蒋介石向其下属施令,要不惜一切代价吃掉土肥原。
国民*嫡系*队不战而逃,将阵地拱手相让给日*
土肥原贤二同样不甘示弱,于是于5月23日组织部队进行全力突围,蒋介石令爱将桂永清驻守到此次日*重点进攻的对象——兰封。
桂永清麾下是国民*嫡系第27*,因为是国民*嫡系部队所以在火力配备上是优于国民*其他部队的,据说当时第27*还有一个德式战车营作为其坚强的后盾,这种配置在当时就连日*师团也是未必能拥有的。
可以说在武器装备方面第27*是完全不输于日*第14师团,甚至优于日*第14师团,但遗憾的是第27*驻守兰封仅不到一天就失守,兵败如山倒,面对日*第14团迅猛的攻势,桂永清麾下12万余人选择不战而退,全*被迫向西撤退。
待27*撤退到相对安全地带以后,负责此次*事行动的总指挥程潜再次组织部队准备再次包围土肥原。
起初,程潜猜测用两三天时间就可以全歼土肥原,但战场局势瞬息万变,驻守商丘的第8*不战而逃,就这样第8守*前后一枪未放就放弃了商丘,日*在一枪未发的情况下其以极其小的代价占领了商丘。
商丘的失守让驻守商丘与兰封的守*更加的被动,事后,*杰竟对外称不战而逃的原因竟然是电台被炸毁,不能够及时的和第一战区指挥部取得联系。
从国民**队两次战争中败退情景不难看出,国民*官兵在战场上毫无组织纪律,*心涣散,毫无斗志。
而身为部队的领*人物的主帅缺少主见,不能及时地对战场局势做出冷静的调整分析,从而错过了最佳战机,这也是国民**队在战场上接二连三败退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为国民*2支嫡系*队的不战而退,打乱了程潜原本的作战部署,使得土肥原贤二又一次逃脱。
这次*事行动蒋介石前后共计投入15万兵力合围土肥原贤二率领的两万多人马,因为国民*各部*队临阵脱逃,导致了陇海线多个城市落入日方势力的掌控之中。
面对全国四万万同胞的质疑,蒋介石最终不得不承认兰封战役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个奇耻大辱。
日*短短几日,连破陇海线多座城市,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士气非常的旺盛,日*在兰封战役获得甜头后,并没有就此罢休停下前进的脚步,而是马不停蹄的径直往兰封这座城市进发。
蒋介石决定炸开花园口,以水代兵
日*的前进速度如此之快是蒋介石始料未及的,蒋介石眼看兰封城朝不保夕却毫无对策,兰封地理位置十分险要。
兰封一旦失守,日*就可顺势直抵郑州,从而对整个华中乃至华北地区战局更为不利,于是,蒋介石决定炸开花园口用“*河之水”阻断日*前进的步伐。
但国民*部队*心涣散,部队之间不能形成较为默契的配合,因此,国民**队兵力相较于日*严重不足,兵力问题成为当时国民**队最棘手的一个问题。
日*第14师团正兵临兰封城下,对兰封形成合围之势,蒋介石当即想出了炸开花园口令*河流水改道延缓日*前进的速度,减少*河守*的压力。
蒋介石这个想法很快就得到落实,他立马电告程潜让他马上决堤,引*河水改道,并在电报里明确指出让程潜不要有任何余氯放开手脚去做这件事。
在电报特意强调程潜要不惜一切代价完成这项任务;程潜在接获蒋介石电报后立马带领其部下首先在中牟县境内大堤较薄的赵口第一个口子。
但由于赵口这个地方河床高,所以含沙量就特别多,给挖掘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于是,蒋介石让守卫*河重新找一个隘口决堤。
经过短促的协商后,他们决定在赵口以西花园口附近重新打开口子,经过两天时间的挖掘,花园口终于被扒开了,*河水如咆哮的野兽湍急而下,冲开了赵口。
这样一来,赵口与花园口两股水流就汇聚到了一起,阻断了陇海线的铁路运输,“*河之水”像脱缰的野马浩浩荡荡地向东南方向流去。
花园口决堤使日*机械化陷入烂泥之中,为国*大部队赢得喘息时间。日*想横跨*河直取武汉的计划根本不现实,而后日*迅速撤进徐州城,北上合肥与大部队汇合,准备从长江北岸“一举”拿下武汉。
*河决堤并没有挽救武汉沦陷的命运,武汉这座城市于年10月也就是*河决堤四个月后被日*占领,至此,武汉保卫战以失败告终。
*河改道造成大片的*泛区,无数百姓无家可归
日*为了防止国*引*河水回故道,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在花园口以东的地方又挖了一个口,当地人称之为东门。
东西两个口子相距多米,6年之后当地发大水,冲倒了残堤,两个抠门合二为一,两个口子的距离竟由原来的米变成米。
*河水一路奔流直下仿佛像脱缰的野兽不受任何条件的限制,破坏了陇海线的运输系统,淹没了中牟、尉氏、扶沟、西华、淮阳等地,而后又注入淮河淹没了淮河堤岸,形成*泛区总面积约30万平方公里。
据事后不完全统计,此次淮河决堤共冲毁河南当地多万家,万亩土地被遭于水泊之中,面对突如其来的洪水许多老百姓根本来不及做出任何反应就被大水无情的冲走。
这场水灾也间接地导致了年河南地区的饥荒,不少孩子在这场水灾中失去了至亲成为孤儿。
对于幸存下来的百姓来说,他们不仅失去了家人还失去了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物质资源的短缺让他们每天食不果腹,同时精神方面备受煎熬。
仅河南地区,直接死于饥荒的人数就达多万,在这场灾难中,实事求是地说河南地区的百姓是此次灾情中最大的受害者。
花园口决堤的利与弊
花园口这个地方地理位置十分险要,当时日*的攻势尤为迅猛,而国民*部队缺乏作战素养,*心涣散,与日*的作战素养不是一个级别。
且日*当时意图很明显,一心想打通陇海线从而控制铁路运输系统更好地连接日*口中所谓的“南北战场”试想一下,如果整条陇海线失守,到那个时候整个战局对中国*队会更为不利。
日*妄想用强悍的机械化部队狂轰滥炸彻底粉碎我*作战系统,他们畅通无阻地驻扎到武汉这座城市。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我*就会更加的被动,如果当时国民*部队被日*的机械化部队追上那将造成毁灭性打击,花园口决堤让*河中下游地区形成大面积的*泛区。
任凭日*机械化部队再厉害也始终无法前进一步,花园口决堤有效延缓了日*的行*速度,为武汉会战赢取到了宝贵的时间。
虽然武汉最终以国*的失利告终,但也给日*造成了沉重的代价,日*共计死伤20.7万人左右,打破了日*在中国战场上流行的“速胜论”在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队和日*都同时进入了相持不下的局面。
但这场洪水的爆发却无端地卷走近万华夏同胞的生命,如果所谓的保家卫国要让人民群众付出如此惨痛的代价来换取的话,那么与敌人周旋斗争的目的又是为了什么呢?
*河决堤的实施是因为兰封战役的失利所造成的,归根结底还是国民*高层领导缺乏领导力,各级属下执行力太差、遇到战局不能第一时间做出正确的判断才让这个悲剧上演。
无论怎样都不能以此代价换取战果,因为没有一个人愿意被‘时代所抛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