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1月25日消息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有观点》报道,河南郑州一名35岁的母亲李芳(化名)长期代购一款名为氯巴占的药物,用于孩子的罕见病治疗。在国内,该药物属于国家管制第二类精神药品。今年7月,其代购群的群主“铁马冰河”要了李芳的地址,将海外购买的氯巴占寄给李芳,李芳再将包裹转寄给该代购。随后,李芳被警方以涉嫌“走私、运输、贩卖*品罪”采取取保候审措施。
11月23日上午,李芳收到了郑州市中牟县检察院的不起诉决定书。虽然检方决定不起诉,但李芳对判决结果并不认同,案件相关情况登上“今日头条热榜”被网友热议,李芳个人在“今日头条”发文说:“这是一个我说不出来什么感觉的结果,只能用纠结来形容。恳切希望以后我们这个群体能有合法的用药途径。”
中国之声《新闻有观点》对话当事人李芳(化名)及相关专业人士。
代购药品的罕见病患儿母亲:代购是获取药品的重要渠道,目前正在准备申诉
9月3日,中牟县当地警方将李芳(化名)带走询问了转寄包裹的具体情况。警方认为,从海外违规代收精神类药品,涉嫌“走私、运输、贩卖*品罪”。
对于这个结果,李芳认为,她和警方、检方最大的分歧是事件定性问题,她认为该药品和*品有根本性区别,同时也担心判决结果会影响孩子能否继续用药。李芳表示,转寄包裹是出于病友群体之间的互帮互助,并未从中牟利,氯巴占也仅用作孩子的治疗药物,“我能保证确实没有收一分钱”。目前,李芳正在准备申诉的相关材料。
李芳告诉记者,对于孩子治疗的开销,主要在购买药品、医院复查、康复治疗等方面,按照病情的发展和控制情况,每个月需要好几千元。除氯巴占之外,国内买不到的其它药品,也会通过代购来购买。“我们的病友群体基本上只能靠代购”,对于这些罕见病患者及其家属来说,并不稳定的“代购”是主要购药渠道。
李芳表示,氯巴占是治疗癫痫比较常规的精神类用药,希望大家不要把它“妖魔化”。这件事发生以后,希望社会能给予罕见病群体更多的关爱。同时希望这件事成为一个契机,迎来用药困境的改善。
用药领域专业人士:精神类药品须严格管制,完善药品供给渠道
中国药科大学国家执业药师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康震告诉《新闻有观点》,精神类药品分为一类精神药品和二类精神药品。由于该类药品具有成瘾性,会对人体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对这类药品管制严格。购买这类药品,需要得到县级以上药监局的批准,并且仅供医疗单位治疗使用。无论是海外代购还是互联网购买等途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都是违规行为。
康震表示,各个国家对精神类药品的管制都非常严格,此类药品不应在市场上随意流通。患者及其家属之所以能够通过海外代购获得药品,是因为药品管理渠道不同。除此之外,国外的药品研发企业数量较多,药品资源也较为丰富。从满足罕见病患者的需求来说,应在国家层面建立专用绿色通道,由医院向相关*府部门申请,从国外直接采购药品。
对于这种罕见疾病,康震认为,治疗过程更需要得到专业人士的指导。除了医生对疾病的诊断以外,还应有专门的药品供给渠道来支持医生的临床治疗。他说,这是需要各级领导、各级管理机构去思考的问题。
医学伦理与法律专家:药品使用目的难以判定,罕见病患者用药需要兜底机制
北京大学医学伦理与法律系教授王岳对《新闻有观点》表示,不了解法律规定并不是逃避违法行为和法律责任的理由。管制药物中的精神类药品,可以说它既是药品又是*品。
王岳向记者介绍,司法解释中有相关规定,如果仅以自己使用为目的从国外少量代购,不认定为是犯罪行为。但如果是大量代购,并且从中获得利益,可能会构成违法甚至犯罪行为。但代购的药物在国内属于管制药品,在药物的流通过程中,检察机关难以认定是否存在非法使用行为。
王岳认为,一方面要严格执行法律,另一方面也要关心罕见疾病患者的需求,从立法和制度两方面入手,建立一个兜底性的绿色通道采购机制,由*府出面进行采购,然后按照合理的价格销售给罕见病患者,解决药物可及性问题。
“一个社会的文明体现在如何去关爱少数弱者。”王岳表示,罕见疾病是一个社会问题,这些患者往往丧失了工作甚至生活能力,需要建立综合性的心理和社会支撑体系。
监制:白中华
记者:王娴
编辑:曹博、温宇馨、娜孜叶·木沙江、刘晓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