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空巢青年”到“佛系生活”,青年人已经逐渐接纳孤独、习惯孤独、享受孤独。他们不喜欢在吃饭、购物、娱乐时与人交流,希望在消费时屏蔽一切来自他人的干扰,包括喋喋不休的推销、无聊的搭讪、尴尬的接触等等。面向这一部分人群衍生出来的产业链,就是孤独经济。互联网为孤独经济提供了更多的渠道和内容,使孤独经济更加名副其实。以下互联网+孤独经济,你消费过哪些,贡献了多少?
迷你KTV:
两耳不闻亭外事,一人独唱心中歌
在电影院、餐厅、电玩城,即便观察力再不强的人也能发现类似电话亭的音乐玻璃房比比皆是。兴致勃勃的年轻人坐上高脚凳,叉开双腿,在玻璃房中独自狂欢。而这个音乐盛开的地方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做“迷你歌咏亭”,俗称“迷你KTV”。
自去年以来,迷你KTV成了年轻人的都市新宠儿。在资本端,迷你KTV的融资消息也层出不穷:唱吧宣布对线下迷你KTV“咪哒minik”运营公司艾美科技投资数千万元人民币的第二天,友唱也宣布自己获得了投资方友宝在线万元人民币的增资。
与传统KTV相比,迷你KTV更像是去商场逛街的额外“赠送品”。换句话说,这个需求是在我们进行其他活动时才衍生出来的间接需求。传统KTV的消费场景,通常是一群人在一起娱乐、交往,他们可能是朋友、同学、家人、客户,甚至是陌生人。可以说,迷你KTV是“一人我饮酒醉”,而传统KTV则是“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网络的快速发展让人们的社交成本降低,而孤独经济的消费则在上升。在这样的社会环境影响下,抱有“茶是一个人的狂欢,酒是一群人的孤单”想法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尤其是在“北上广深”这样的一线城市。在一个个独立的房间内,“孤独患者”手持话筒不需要跟旁边的人寒暄,不用担心自己唱得不好而被耻笑。虽然价格不便宜,音效也并没有多惊艳,但是这里可以让用户感觉全世界都是他一个人的。
在商场人流量较大的地方设置的透明迷你KTV,不仅仅可以靠唱歌付费盈利,更是一个绝佳的广告展位。不论是KTV的外壳机身还是内置的点播屏幕,都可以很好地展示广告。虽然广告的盈利方式还在摸索中,但这势必是未来拓展的一大思路。迷你KTV的地理位置决定了未来它在商业领域和泛娱乐行业的重要性。
除此之外,互联网的人口红利在逐渐消退,线下渠道已经成为娱乐行业的重要流量入口。而通过线下入口推出增值业务、和商家形成商业联盟,都是迷你KTV可能的新玩法。(小龙)
自助健身舱:
了却安静健身事,赢得魔*身材名
传统连锁健身会所通常大而全,连锁品牌、几千平方米的占地面积和丰富的健身器材看着“高大上”,却往往让人望而却步。如今,在年轻人中,开始流行“短平快”的健身舱,它们占地面积小,付费方式灵活,容易满足年轻人独特的喜好。
在位于北京朝阳区国贸的一幢写字楼下,有一个集装箱很吸引眼球,从外观上看,像极了《飞屋环游记》中的那座“飞屋”,这就是自助健身舱。每个健身舱里配备跑步机、单车机、拉绳机、史密斯杠铃机、哑铃、划船机等设备,只要你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