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年,国内外形势严峻复杂,但随着我国率先控制住新冠肺炎疫情,中国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
浙江省作为外贸出口大省,也是中国外贸业发展的缩影。3月中旬,《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奔赴义乌、象山等地,调查当地外贸企业发展现状。
浙江义乌,中国小商品之都。00年的新冠疫情,一度让这里按下了暂停键,但重启之后的义乌展开了逆势腾飞的羽翼,全年实现出口.3亿元,同比增长4.79%,出口规模历史上首次突破亿元。
义乌市商务局外贸科科长*俊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义乌小商品城商户7.5万家,市场关联企业0万家,00万从业人口。“义乌之所以能吸引全球客商,有一个巨大的优势是信息交互快,紧跟潮流,哪个行情好,都可以跟上步伐”。
宁波象山爵溪镇,素有中国针织名城的称号,象山爵溪街道办事处发展服务副主任史久磊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今年趋势目前来说还是比较好的,整个象山爵溪针织外贸出口订单比较充足,可能比年同期还要更好一点。”
义乌国际商品城图片来源:每日经济新闻(资料图)
订单在回流
据《浙江日报》报道,3月3日13时38分,满载个标箱出口货物的X次中欧班列从义乌西站鸣笛启程,驶向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这是今年以来义乌中欧班列开行的第列,截至目前,货物发送量同比增长.9%。
3月13日,杭州海关也发布了今年1-月浙江外贸进出口数据。前两个月,浙江省进出口增长4.4%,出口同比增长50.1%,主要出口市场均快速增长,欧盟、美国和东盟继续成为浙江前三大出口贸易市场。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浙江多地采访获得的信息显示,来自海外的订单呈回流增长的趋势,外贸企业的渠道也正在拓宽。
在义乌,企业也明显感受到全球对中国制造业的依赖有很明显的变化。疫情之前,浙江天派集团董事长王晋围常在国外进行贸易商谈,他表示,美国对中国部分产品加征关税的时候,曾明文规定,要求企业把在中国的产能撤出去。
“从去年疫情开始,很多(产能)自觉就跑回来了。”王晋围说。
在宁波象山,一家中等规模制衣公司的负责人林森告诉记者,00年,疫情给公司生产带来了较大影响,公司建厂1年,既有外贸业务也有内销业务,大部分客户的合作都在十年以上。但去年,受疫情影响,一开工公司就将做好的订单让利给客户,比例在5%-10%,主要是因为资金要回收回来,而且疫情之下,客户也难卖。
“现在想想,终于挺过来了,去年上半年的时候订单几乎没有,就考虑能扛得住多少。”林森感慨,幸运的是,企业扛过了最困难的一年,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公司订单开始增加。
“往年我们销售额保持在万左右,今年可能至少会突破万。”林森表示,今年目前来讲,形势还是比往年好,到6月份订单基本比较饱满,7-9月从意向客户来看,估计也比较忙。
象山县爵溪一家小型纺织生产厂家表示,疫情之前,基本外贸和内销各占一半,疫情发生后,外贸业务比重下跌,占30%。但是今年预计外贸业务会回升到50%左右。
象山爵溪街道办事处发展服务副主任史久磊介绍,爵溪针织出口主要以欧美为主,基本占到50%左右,东亚的日本、韩国,占30%左右。“印度、缅甸、印尼、越南,都有出现订单回流的情况,不过这些订单利润比较薄,对工艺要求也不是很高,生产周期短、交货时间短。”
上述小型纺织厂家也表示,来自印度、东南亚地区的回流订单量大、利润薄,对于“小厂”来说,主要做少而精、利润空间比较大的订单位。“这样的订单,我们做不过大工厂,还要跟大工厂抢工人。”
但对于一些规模较大的企业来说,订单回流的利好效应明显。
3月16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来到浙江天派集团生产车间时,这里一派忙碌的生产场景,工人们正在赶制一批美国的内衣订单,天派集团董事长王晋围在现场抽查产品的质量。
天派集团生产车间图片来源:每经记者于垚峰摄
天派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