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时突然受伤,用他人身份证入院
贵州农民工名字被“掉包”无法鉴定工伤
当地工会介入维权,专家提醒在处理工伤纠纷时双方都应诚实守信
本报记者李丰文/图
贵州省总工会工作人员看望受伤农民工蔡海,并送去慰问金。
“半年前,我老公应聘成为贵州霄邦物流货运部搬运工,在上班的第17天却发生了悲剧,右脚掌被砸成粉碎性骨折。”8月19日下午,《工人日报》医院采访时,蔡海的妻子胡德英双眼噙泪地说,躺在病床上的蔡海软弱无力,已经饿了两天。
蔡海在今年2月中旬应聘到贵阳二戈寨的霄邦物流货运部当搬运工。每月工资元,包吃包住,加班另有加班费。在这家公司当搬运工对农民工蔡海来说,算得上是一分养家糊口的好工作,他也如愿应聘上了。但在工作中,蔡海却遭遇了一场意外事故。
遭遇工伤,“蔡海”变成“高珍庆”
事情还要回到3月2日,当天上午10时许,物流公司一名经理开叉车吊装重达1吨多的大铁块时,蔡海与一名屈姓老板各站一边,扶着铁块慢慢升高准备装运。当叉车将铁块升到约1米时,叉车上的铁块突然出现摇摆倾斜,原本机敏的蔡海闪开了,但为保护屈老板,自己再次向铁块靠近。此时,铁块突然落到蔡海所在的一面,直接砸在蔡海右脚上,鲜血直流。受伤后,因伤情严重,当日中午,他被转送到贵航医院救治,经检查,蔡海右脚掌被砸成粉碎性骨折。原本在单位出现了工伤,可以按照正常程序处理,可是,他的工伤伤残鉴定却出现了问题。
“无法执行是因为住院时被公司替换了姓名。”蔡海的妻子胡德英哭着说。“当时没有想到这些。”原来,医院抢救时,霄邦物流公司一名张姓负责人,拿来公司另一名员工高珍庆的身份证,让蔡海妻子胡德英医院的医生并告诉医生,这名受伤患者名字叫高珍庆。
“他告诉我如果不这样做,以后就难以报销,医院也开不了药。”胡德英告诉《工人日报》记者说,当时他还要求蔡海要记住自己叫“高珍庆”。蔡海并不知道公司为什么要这样做,但听公司负责人说这样做是为了便于报销,考虑到医疗费用都由公司负责缴纳,蔡海听从了这项安排。
医院住院病案登记本上看到,伤者姓名一栏的确填写着高珍庆,妻子姓名填写着胡德英。蔡海说:“医生或护士连叫几声高珍庆,半天我才反应过来是叫我。”鉴定纠纷,“按无等级”计赔。
按照公司安排照办了一切的蔡海本以为公司能给予一定的赔偿,但接下来的一系列变故,让他倍感心酸。在医院住院治疗22天后,蔡海于今年3月24日出院。出院之后的蔡海想要进行伤残鉴定,意外出现了。“去伤残鉴定机构,工作医院出具的伤者姓名不符,称不能进行伤残鉴定。”
蔡海告诉《工人日报》记者,伤残鉴定决定了工伤事故的赔偿,没有伤残鉴定结果,就难按照标准赔偿。
此后的一段时间内,拖着残疾脚掌的蔡海与妻子胡德英多次找到霄邦物流公司要求赔偿,均未得到妥善处理。后来,经过贵阳市花溪区孟关乡司法所等部门多次组织协调,物流公司表示最多只赔4万元。司法所和派出所都协调物流公司赔6万元,蔡海也同意接受6万元的赔偿,可物流公司坚决不同意。蔡海咨询律师得知,九级或十级伤残赔偿累计能达到10多万元。而他目前没有伤残等级,只能视为“按无等级”计赔。
“当时听到这个消息,我觉得是不是被公司欺骗了,否则为什么让我‘掉包’名字呢?蔡海渐渐对公司的做法产生了质疑。眼见赔偿无望,蔡海多次追索,但均因差距较大协调未果。随后记者多次联系该公司的负责人,试图了解该公司当初让蔡海用他人身份证住院的原因,该公司均未给予记者任何正面回应。
主动介入,两级工会帮助维权
蔡海的遭遇经贵州当地媒体报道后,贵州省总工会高度重视。按照省总工会领导的要求,贵州省总工会困难职工帮扶中心与贵阳市总工会两级工会联合开展维权行动。
8月29日,贵州省总工会和贵阳市总医院,看望慰问了受伤农民工蔡海,并送去元慰问金,详细了解了蔡海工伤事故以及后来维权的具体情况和细节,表示将帮助蔡海依法维权。“谢谢工会,我终于能放下心了。”蔡海哭着对《工人日报》记者说。
相关专家告诉记者:“工人受伤后,在住院时冒用他人身份信息,这不仅会导致劳动者出现报销问题,还会给其日后维权带来不必要麻烦。因此,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处理劳动纠纷时都要遵守遵守诚实信用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