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牟县简介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郑州出台重磅方案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 [复制链接]

1#
北京痤疮最好的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hl/210722/9216890.html

5月19日,郑州市人民*府印发《郑州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要以人工智能应用为牵引,深入开展人工智能在物流、制造、农业以及城市管理领域的场景应用,推动人工智能关键技术攻关和产品研发,培育人工智能创新企业,壮大智能传感器、智能网联汽车等产业集群,探索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新路径新机制,引领带动郑州都市圈人工智能联动发展。

到年,人工智能治理体系初步建立,人工智能创新能力、产业发展、与实体经济发展深度融合等方面达到国内一流水平,推动人工智能成为城市转型发展的重要引领力量。

●设立人工智能创新发展专项资金

重点支持人工智能产业的基础研究、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场景应用示范等。探索设立市人工智能产业投资基金,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加大对人工智能领域领*人才和创新团队的支持力度,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策,开展赋予科研人员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

●壮大人工智能产业集群

培育人工智能创新企业。培育30家人工智能创新标杆企业,形成5~10家在国内人工智能领域具有影响力的一流创新主体。

壮大智能传感器产业。打造中国(郑州)智能传感谷,建成国际一流的智能传感器产业基地,打造超亿级智能传感器产业集群。

培育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建成全国一流的智能网联汽车基地,打造亿级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

提升智能终端产业。围绕生产制造、文化教育、医疗健康、娱乐消费等领域智能化发展需求,积极发展智能机器人、数字影音、智能家居、智能安防、智能可穿戴设备、智能仪器仪表等新型智能终端产品。打造亿级智能终端产业集群。

发展智能装备产业。围绕装备制造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服务化,重点发展智能盾构及工程装备、智能综采设备、智能矿山运输设备。围绕水肥一体、温室控制、防灾减灾等农业生产实际应用需求,开发智慧农业相关设备。打造超亿级智能装备产业集群。

●培养人工智能相关专业本科以上人才3万名以上

统筹利用省、市高端人才计划,引进培育20个人工智能高层次领*人才团队。支持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河南农业大学等重点高校院所完善人工智能学科体系,开设人工智能相关专业。加强人工智能与其他学科专业教育的交叉融合,不断提升人才培育精准度和产业适配度,培养人工智能相关专业本科以上人才3万名以上。

●建设河南省自动驾驶汽车产业研究院

依托河南省科学院和宇通客车建设自动驾驶汽车产业研究院,整合优势资源,开展自动驾驶领域前沿技术研究、产品开发、标准法规制定。

●建设空港人工智能研究院

建设完善空港人工智能研究院,开展协同创新、产业融合、人才培训三大功能板块,以及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智慧城市与智慧能源研究。

●建设智能传感器(MEMS)中试基地

依托郑州大学4吋和6吋的研发线基础,围绕智能传感器的设计、制造、封测和应用等全产业链各环节布局,建设智能传感器研发中试基地,围绕智能传感器的设计、装备、工艺、封测和应用等全产业链各环节布局,形成核心自主创新能力。

●打造一批人工智能应用场景

打造智能物流应用场景。在郑州国际陆港、经开综合保税区、新郑综合保税区等区域,开展货物智能调度、智能订仓、智能预警等应用。

打造多式联运智能物流应用场景。在航空港南部区域高标准谋划建设国际港务区,依托铁路港、公路港、航空港、水港等,推进人工智能技术在多种物流方式和不同物流业态的应用,打造多式联运智能物流示范区。

打造智能制造应用场景。依托汽车、装备、电子电器、食品等行业龙头企业开展智能制造试点,通过试点示范,建设打造个智能工厂(车间),推动上云企业超3万家。

打造智慧农业应用场景。在新郑、中牟建设水果、蔬菜大棚,开展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土壤、水肥、灌溉、生态监测等应用。在新密、登封建设智慧农业园区,运用农业物联网、遥感监测、互联网、农业云等技术,实时采集、监测农田环境、农作物生长情况。

打造城市管网设施智能应用场景。以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建设为基础,推进智能化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对城市供水、排水、燃气、热力等市*基础设施进行升级改造和智能化管理,进一步提高市*基础设施运行效率和安全性能。

打造智慧停车应用场景。推动“智慧停车”和“车位共享”新业态发展,完善郑州智慧停车系统APP、巡检终端等,提供停车导航、空闲车位查询、停车缴费等多项基础服务,整合商业小区车位,促进停车资源合理利用,缓解停车难问题。

打造智慧生态应用场景。以沿*复合型生态廊道建设为牵引,积极推广应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和农业遥感技术,建设“天空地”一体化监测系统和智能分析、专家决策系统,提升*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

打造城市安全运行智能监测应用场景。建设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在桥梁隧道、燃气管道、防洪排涝、地面塌陷等领域,推进城市安全运行状态全面快速感知、综合风险评估、灾害精准预测预警和联动高效处置,构建覆盖全面、功能完备、业务健全的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体系。

打造智能网联汽车应用场景。在中原科技城、郑州经开区、郑州高新区、中牟县等重点区域,开展“5G智能网联微公交、公交、乘用车、无人环卫+车路协同”应用示范,三年内投入辆自动驾驶汽车,面向全开放复杂交通流,逐步实现商业化运营。形成新郑机场到郑州东站、北龙湖、智慧岛等重点片区多向连通,与地铁无缝接驳的“主干线—支线—微循环”智能出行系统。

附全文

郑州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

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

为抢抓人工智能发展重要机遇,深入推进郑州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按照《科技部关于支持郑州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的函》(国科函规〔〕号)文件精神,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要论述和视察河南、郑州的重要讲话精神,抢抓中部崛起、*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历史机遇,发挥国家战略叠加效应。按照“智用产学研”的原则,以人工智能应用为牵引,促进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发展融合,深入开展人工智能在物流、制造、农业以及城市管理领域的场景应用,推动人工智能关键技术攻关和产品研发,培育人工智能创新企业,壮大智能传感器、智能网联汽车等产业集群,立足郑州、辐射全省,构建人工智能研发在郑州,应用在全省的人工智能创新发展格局,打造人工智能创新和融合应用高地,探索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新路径新机制,引领带动郑州大都市圈人工智能联动发展。

二、建设目标

到年,人工智能治理体系初步建立,人工智能创新能力、产业发展、与实体经济发展深度融合等方面达到国内一流水平,推动人工智能成为城市转型发展的重要引领力量。

重点领域示范应用取得明显实效。人工智能技术在物流、制造、农业以及城市管理等领域的创新应用取得新突破,打造个智能工厂(车间),推动上云企业超3万家。打造20个深度应用场景和高水平的人工智能应用解决方案。

人工智能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在人工智能基础前沿研究、大数据智能、跨媒体感知计算、人机混合智能、区块链、自动驾驶、智能装备成套系统关键技术等方面实现重要进展,建成10个人工智能创新平台,引进培育20个人工智能高层次领*人才团队,培养人工智能相关专业本科以上人才3万名以上。

人工智能产业形成规模效应。推动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方向发展,智能传感器、智能网联汽车等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建设10个有较强辐射带动力的人工智能创新创业基地(园区),培育30家人工智能创新标杆企业,人工智能核心产业和相关产业规模分别超过亿元和亿元。

人工智能治理水平不断提升。促进人工智能在城市管理和建设的深度应用,运用人工智能提高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水平,人工智能应用*策支持等方面不断完善,探索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三、重点任务

(一)打造一批人工智能应用场景

1.深化人工智能在物流行业应用。以建设国家物流枢纽为目标,深化人工智能技术在物流行业广泛应用。

打造智能物流应用场景。在郑州国际陆港、经开综合保税区、新郑综合保税区等区域,开展货物智能调度、智能订仓、智能预警等应用。

打造多式联运智能物流应用场景。在航空港南部区域高标准谋划建设国际港务区,依托铁路港、公路港、航空港、水港等,推进人工智能技术在多种物流方式和不同物流业态的应用,打造多式联运智能物流示范区。

建设一批智慧物流园区。支持人工智能技术、5G技术等在物流园区提质升级中的运用,在郑州经开区、郑州航空港区、郑东新区,依托重点物流公司,建设一批智能物流园区,开展智能仓储、智能配送应用。

牵头单位:市物流口岸局

责任单位:市公安局、市市场监管局、市交通局,郑州航空港区管委会、郑州经开区管委会

2.推进人工智能与制造融合发展。以打造先进制造业高地为目标,深化人工智能技术在研发设计、生产运营、运维服务、供应链管理等方面的应用。

打造智能制造应用场景。依托汽车、装备、电子电器、食品等行业龙头企业开展智能制造试点,通过试点示范,建设打造个智能工厂(车间),推动上云企业超3万家。

推进制造过程智能化。围绕装备制造、电子信息、食品加工、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紧扣关键工序自动化、关键岗位工业机器人替代、生产过程智能优化控制、供应链管理智能化等重点环节,鼓励制造业创新龙头企业与高校院所共同建设AI驱动的工业互联网技术创新中心,提供智能生产线、智能车间和智能工厂整体解决方案。

推动“数据即服务”新模式。支持制造业企业加快推动企业数据与用户数据融合,开展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工艺提升、智能排产、过程控制优化、能耗优化等智能决策与控制应用,形成以“数据即服务”为特征的新兴业态和应用模式。

牵头单位:市工信局

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各开发区管委会,各区县(市)人民*府

3.促进人工智能赋能农业发展。以巩固粮食生产核心区为目标,为全省提高农业智能化水平提供支撑。

打造智慧农业应用场景。在新郑、中牟建设水果、蔬菜大棚,开展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土壤、水肥、灌溉、生态监测等应用。在新密、登封建设智慧农业园区,运用农业物联网、遥感监测、互联网、农业云等技术,实时采集、监测农田环境、农作物生长情况。依托省内其他地市,建设智慧农业示范基地,推广基于“5G+北斗”、农业云、无人机、智能设备协同作业控制等技术,实现智能施肥、灌溉、除草、生态监测等人工智能场景应用。

推动育种技术智能化。依托河南农业大学、河南省农科院、神农种业实验室等高校院所,运用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建设农作物品种资源库、基因数据库和表型数据库,开展农作物种质资源精准鉴定评价,实现种质资源收集、保存、鉴定评价智能化,推动育种技术智能化。

牵头单位:市农委

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各县(市)人民*府

4.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以建设新型智慧城市为目标,围绕智慧城市管理、智慧*务服务等领域,开展社会实验,探索利用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增强*务服务、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推进*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推进“城市大脑”建设。加快郑州城市大脑建设,实现民生服务便利化、城市治理精细化、生态宜居可持续化和产业发展数字化,不断拓展“数字*府”能力。建设“互联网+督查”平台、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智慧出行服务系统,构建新型智慧城市管理体系。加快建设数字孪生城市,推进地上、地面、地下全要素数字化、智能化、可视化,提升城市安全系数、数治能力。

打造城市管网设施智能应用场景。以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建设为基础,推进智能化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对城市供水、排水、燃气、热力等市*基础设施进行升级改造和智能化管理,进一步提高市*基础设施运行效率和安全性能。

打造智慧停车应用场景。推动“智慧停车”和“车位共享”新业态发展,完善郑州智慧停车系统APP、巡检终端等,提供停车导航、空闲车位查询、停车缴费等多项基础服务,整合商业小区车位,促进停车资源合理利用,缓解停车难问题。

打造智慧生态应用场景。以沿*复合型生态廊道建设为牵引,积极推广应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和农业遥感技术,建设“天空地”一体化监测系统和智能分析、专家决策系统,提升*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

打造城市安全运行智能监测应用场景。建设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在桥梁隧道、燃气管道、防洪排涝、地面塌陷等领域,推进城市安全运行状态全面快速感知、综合风险评估、灾害精准预测预警和联动高效处置,构建覆盖全面、功能完备、业务健全的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体系。

推动“互联网+*务服务”体系建设。深化“一网通办、一次办成”*务服务改革,对标国办评估指标和先进城市,围绕服务成效度、办理成熟度、方式完备度、事项覆盖度、指南准确度5个维度,常态化开展一体化*务服务能力提升工作。

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大数据局、市城管局、市公安局、市应急局、市城建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务办

责任单位:各开发区管委会,各区县(市)人民*府

5.打造智能网联汽车应用场景。以引领汽车和交通产业数字化转型为目标,依托自动驾驶重点企业,在中原科技城、郑州经开区、郑州高新区、中牟县等重点区域,开展“5G智能网联微公交、公交、乘用车、无人环卫+车路协同”应用示范,三年内投入辆自动驾驶汽车,面向全开放复杂交通流,逐步实现商业化运营。形成新郑机场到郑州东站、北龙湖、智慧岛等重点片区多向连通,与地铁无缝接驳的“主干线—支线—微循环”智能出行系统。

牵头单位:郑东新区、郑州高新区、郑州经开区、郑州航空港区管委会,中牟县人民*府

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交通局、市公安局

(二)提升人工智能创新能力

6.提升人工智能创新能力。实施人工智能研发专项,支持重点高校院所和创新龙头企业,加强大数据智能、跨媒体感知计算、人机混合智能、区块链、自动驾驶、智能装备成套系统等关键技术研究,凝练实施一流人工智能课题,建立自然语音识别、图像识别创新平台,培育壮大一批人工智能新型研发机构,建设一批人工智能创新平台。

建设河南省自动驾驶汽车产业研究院。依托河南省科学院和宇通客车建设自动驾驶汽车产业研究院,整合优势资源,开展自动驾驶领域前沿技术研究、产品开发、标准法规制定。

建设空港人工智能研究院。建设完善空港人工智能研究院,开展协同创新、产业融合、人才培训三大功能板块,以及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智慧城市与智慧能源研究。

建设智能传感器(MEMS)中试基地。依托郑州大学4吋和6吋的研发线基础,围绕智能传感器的设计、制造、封测和应用等全产业链各环节布局,建设智能传感器研发中试基地,围绕智能传感器的设计、装备、工艺、封测和应用等全产业链各环节布局,形成核心自主创新能力。

牵头单位: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发展改革委

责任单位:各开发区管委会,各区县(市)人民*府

7.创新人才引育机制。统筹利用省、市高端人才计划,引进培育20个人工智能高层次领*人才团队。支持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河南农业大学等重点高校院所完善人工智能学科体系,开设人工智能相关专业。加强人工智能与其他学科专业教育的交叉融合,不断提升人才培育精准度和产业适配度,培养人工智能相关专业本科以上人才3万名以上。实施数字人才培养计划,引导高校院所对接人工智能行业创新龙头企业,共建一批现代产业学院和高水平实训基地,为我市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产业储备有专业技术水平和实践操作经验的人才。

牵头单位:市人才办

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教育局、市人社局、市大数据局,各开发区管委会,各区县(市)人民*府

8.构建开放合作机制。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开展人工智能领域科技人文交流、技术转移等合作行动。鼓励行业头部企业、国内外知名机构等在郑设立人工智能研发机构、开放式创新平台、专业孵化载体、人才培训中心等。支持本地企业在海外设立人工智能研发中心、离岸孵化器、技术转移中心等分支机构。密切郑州都市圈城市合作,构建人工智能研发在郑州,应用在全省的人工智能创新发展格局,辐射带动全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商务局

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各开发区管委会,各区县(市)人民*府

(三)壮大人工智能产业集群

9.培育人工智能创新企业。建立重点企业培育库,对入库企业在平台建设、人才培养、品牌培育、模式创新等方面予以精准支持,引进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人工智能龙头企业。实施人工智能标杆企业培育工程,着眼细分领域,突出技术创新,加快发展一批人工智能高成长性重点企业,培育30家人工智能创新标杆企业,形成5—10家在国内人工智能领域具有影响力的一流创新主体。

牵头单位:市工信局

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发展改革委,各开发区管委会,各区县(市)人民*府

10.优化人工智能产业布局。以中原科技城为核心区,抓住省科学院重建重振与中原科技城融合发展契机,重点布局人工智能基础硬件和基础软件,建设人工智能创新平台,聚集高端创新资源,开展前沿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开展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应用,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以郑州高新区天健湖智联网产业园、中国(郑州)智能传感谷、国家软件园等专业园区为重点,开展智能传感器、智能教育、智能翻译等研究,发展壮大智能传感器产业。以郑州航空港区、郑州经开区、金水区为重点,开展智能终端、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制造、智能装备等关键技术研究,发展壮大智能终端、智能网联汽车、智能装备产业。

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信局、市科技局

责任单位:各开发区管委会,各区县(市)人民*府

11.壮大智能传感器产业。重点发展环境传感器、智能终端传感器和汽车传感器。开展MEMS传感器、软件和算法等智能传感器关键技术研究,加快智能传感器制造后道设备和测试设备等关键设备的产业化,提升智能传感器、终端产品、基础材料和集成封装、计量检测等配套能力。建设智能传感器(MEMS)平台,打造智能传感新型产业链、创新链、生态链,引导智能传感器产业组织方式向虚拟集成设计制造(IDM)模式发展,推动产业集群向规模化、高端化发展,打造中国(郑州)智能传感谷,建成国际一流的智能传感器产业基地,打造超亿级智能传感器产业集群。

牵头单位:郑州高新区管委会

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

12.培育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重点发展智能网联汽车整车产品和关键技术,持续提升面向BRT公交的L3级纯电动客车和面向园区景区等封闭区域的L4级微循环车的产品性能,满足复杂环境下的应用需求,逐步在全市应用推广一批成熟的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开发行业领先的自动驾驶环卫车、自动驾驶矿车、自动驾驶机场摆渡车和机场设备、自动驾驶物流车等多品种智能网联汽车产品,满足深度应用场景需求。着力构建系统软件、硬件、算法一体化的“车网融合”车辆智能化平台,推动智能辅助驾驶、复杂环境感知、车载智能设备等软硬件产品的研发与应用。引进汽车传感器(包括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等)、高精度地图、定位等拥有智能网联汽车感知关键技术的企业,形成较为完整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建成全国一流的智能网联汽车基地,打造亿级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

牵头单位:郑东新区、郑州经开区、郑州高新区管委会

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

13.提升智能终端产业。提升高端手机产能,大力引进国内知名品牌手机项目,推动智能手机产业加快向高端化、品牌化发展。围绕生产制造、文化教育、医疗健康、娱乐消费等领域智能化发展需求,积极发展智能机器人、数字影音、智能家居、智能安防、智能可穿戴设备、智能仪器仪表等新型智能终端产品。打造亿级智能终端产业集群。

牵头单位:郑州航空港区管委会

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

14.发展智能装备产业。围绕装备制造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服务化,重点发展智能盾构及工程装备、智能综采设备、智能矿山运输设备。推动人工智能*民融合成果转化应用,致力于开发自主无人装备、多智能装备、类脑计算平台等。开展农业机器视觉和视觉导航等方面的研究与设计,研发农业生产所需的苗情、墒情、虫情和病情自动监测传感设备,智能农机装备等。围绕水肥一体、温室控制、防灾减灾等农业生产实际应用需求,开发智慧农业相关设备。打造超亿级智能装备产业集群。

牵头单位:郑州经开区、郑东新区、郑州高新区管委会

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

(四)完善人工智能基础设施

15.完善网络基础设施。积极参与国家“东数西算”工程,建设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加快建成5G基站6万个以上,5G网络实现行*村全覆盖。推动“全光网郑州”全面升级,实现互联网出口带宽达到2G以上,构建郑州米字型通信网络枢纽。

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信局、市大数据局

责任单位:市各基础电信运营公司

16.完善算力基础设施。提升国家超算郑州中心算力,算力由P提升至P,谋划建设P的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搭建深度学习人工智能计算集群,构建人工智能开放计算服务平台。

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大数据局

责任单位:各开发区管委会,各区县(市)人民*府

17.加快建设数据中心。建设中原大数据中心项目、河南省信息中心迁建项目(二期)工程国家*务外网灾备中心项目、中国移动(河南郑州)数据中心项目、中国联通中原数据基地三期工程项目等,提升数据存储能力,数据中心机架达到12万架以上。依托*务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和公共数据资源开放平台,聚焦交通、医疗、教育、文旅、环保等数据基础好的民生领域,建设面向人工智能的公共数据资源库。

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信局、市大数据局

责任单位:市交通局、市卫健委、市教育局、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市生态环境局、市科技局,市各基础电信运营公司

(五)提升人工智能治理水平

18.有序推进数据开放共享。加强郑州市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建设,构建“一网统管”一体化运行中枢,强化数据贯通,各开发区、区县(市)结合各自“一网统管”目标制定基础数据分类目录,充分发挥数据赋能、信息调度、趋势研判、综合指挥、应急处置等作用,构建高效运转的城市治理协调服务中心。依法、合规、有序向人工智能企业和研发机构开放共享交通、教育、医疗、旅游等重点领域数据信息。

牵头单位:市大数据局

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科技局,各开发区管委会,各区县(市)人民*府

19.开展人工智能社会实验。围绕典型应用场景,科学评估人工智能对就业、社会结构、思维方式与观念等的影响,形成一批案例、研究报告,为人工智能时代完善*府治理提供决策支撑。鼓励各开发区、区县(市)结合自身情况积极开展人工智能应用试验,支持探索打造“智慧城市试验场”。

牵头单位:市科技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信局

责任单位:各开发区管委会,各区县(市)人民*府

20.探索建立人工智能监管体系。围绕智能网联汽车、智能终端、智能传感器等新产品的推广应用,探索建立数据共享交换监管制度、建立健全数据安全防护机制和体系,确保数据资源安全高效可信应用。加大对人工智能领域数据滥用、算法陷阱、侵犯个人隐私、违背道德伦理等行为的惩戒力度。

牵头单位:市委网信办

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科技局、市公安局、市大数据局、各开发区管委会,各区县(市)人民*府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建立工作协调和推进机制,成立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由市长任组长,推进和协调解决人工智能创新应用中的重大问题。成立人工智能专家委员会,开展人工智能前瞻性、战略性重大问题研究,为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和重大决策提供决策咨询。

(二)加大支持力度

设立人工智能创新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人工智能产业的基础研究、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场景应用示范等。探索设立市人工智能产业投资基金,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加大对人工智能领域领*人才和创新团队的支持力度,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策,开展赋予科研人员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

(三)强化监督检查

加强建设方案任务分解,建立项目台账和落实任务清单,明确时间表、路线图、责任人。建立督促检查工作制度,定期对方案实施情况开展督促检查,及时查找及解决存在的问题。充分发挥第三方评估机构作用,适时对方案推进落实情况进行评估,及时调整方案、完善*策。

(四)营造发展氛围

加强对人工智能知识教育普及活动的宣传,提升全社会对人工智能的整体认知和应用水平,营造人工智能发展的浓厚氛围。举办世界传感器大会、中国(郑州)国际智能网联汽车大赛等人工智能相关活动和论坛,邀请国内外行业知名研究机构和企业参加,研究探讨人工智能发展方向与路径等。举办创新创业大赛,进一步激发创新活力,提升试验区发展的影响力和带动力。

责编:史健

审核:李震

总监:万*伟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