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记者从佛山市交通运输部门最新获悉,《佛山市创建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城市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已正式印发。佛山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城市创建工作自年年底启动,计划至年年底结束,预计将初步建成现代化、标准化、集约化的城市货运配送三级网络体系集约、高效、绿色、智能的城市货运配送服务体系。
此次发布的方案提出,在本次示范期末,佛山将建成以干支衔接型物流园区货运枢纽(物流园区)不少于4个、公共配送中心不少于8个、末端公共配送站不少于80个,新增新能源城市配送车辆占新增(更新)城市配送车辆的比例不少于50%,新增新能源城市配送车辆中氢燃料电池城市配送车辆的比例不少于40%,大型超市(卖场)、连锁店等商贸流通企业采用共同(集中、夜间)配送的比例不低于50%,培育不少于4家3A级(含)以上运作高效、服务规范的专业城市货运配送示范企业,城市货运配送效率显著提升,配送车辆利用效率提高不低于20%、配送成本降低不低于10%,城市货运配送车辆单位周转量能耗降低不低于15%。
货运新格局
构建城市配送三级网络体系
据介绍,此次方案的主要任务包括加快城市货运配送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标准化新能源货运配送车辆更新改造、优化城市货运配送车辆通行政策、创新发展城市货运配送组织模式、推进城市货运配送信息化建设、强化城市货运配送领域市场监管等六大类共14项任务,并对货运枢纽建设、公共配送中心建设、末端公共配送站建设、新增新能源货运配送车辆、新增城市货运配送车辆临时停靠泊位等提出了量化指标。
《方案》提出,佛山全市将依托工业园区或大型商业网点建设末端分拨中心、公共配送中心以及各类货物装卸点、公共配送站,推动形成有机衔接、层次分明、功能清晰、协同配套的城市货运配送节点网络体系。示范期末,城区建成80个末端公共配送站。同时,佛山将优化整合现有场站资源,重点支持城市周边公共货运枢纽的多式联运、甩挂运输或干支衔接等功能建设。
按照计划,示范期末,佛山将基本建成陈村镇国通物流城保税中心和食材世界地块改造、安博供应链管理(上海)有限公司高明区更合镇国际物流园区、佛山顺德国通物流城、官窑货场物流园、国能联盛新能源智慧物流园、佛山乐从钢铁物流加工贸易二期工程、红信电子商务综合产业园、东百瑞兴佛山三水电商物流中心、一汽物流园、三水苏宁华南地区电子商务运营中心、建材五金——领尚环球之家、广东溢达供应链智慧配送中心等项目。
主打新能源
计划明年建成28座加氢站
近年来,氢能源等新能源在佛山公共交通和货运行业被积极推广。此次方案提出,佛山将积极引导城市货运配送、商贸流通企业和快消品、农副产品、商超配送等领域推广应用新能源配送车辆特别是氢能配送车辆,并根据新能源货车的加氢、充电等需求,加快推进物流园区、配送中心等加氢、充电设施建设。
预计到示范期末,新增新能源城市货运配送车辆占新增配送车辆的比例将不低于50%,城市配送新能源纯电动货车与充电桩的配置比例达3∶1,充电需求热点区域配套设施实现全覆盖。另外,在国内率先形成相对完善的加氢站分布网络,年佛山将建成28座加氢站。
《方案》还提出,佛山将按照“外观整洁、标志清晰、喷涂统一”的原则,规范城市货运配送车辆标识,统一城市货运配送车辆环保标准。计划示范期末,新投入的城市货运配送车辆标准化比例达到%。
创新新模式
主要配送点提供夜间接货验货
佛山是物流大市。在本次的方案中,佛山积极研究并计划创新发展城市货运配送组织模式。按照计划,佛山将大力推行“统仓统配”“多仓共配”等仓配一体化的高效率物流组织模式,鼓励商场、超市和便利店等主要配送需求点提供夜间接货验货,形成夜运为主、昼运为辅的城市配送组织模式。推广“连锁直销+冷链配送”“生鲜电商+冷链宅配”“中央厨房+食材冷链配送”“社会化冷链共同配送”等新型冷链物流运作模式。
预计示范期末,佛山中心城区大型超市(卖场)、连锁店等商贸流通企业采用共同(集中、夜间)配送的比例不低于50%。新投入的城市货运配送车辆中冷藏保温配送车辆占比不低于10%。同时,佛山还将加快农产品进城和快消品下乡的双向物流配送体系建设,支持供销社、邮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农业电子商务,提升农村邮政网点等物流服务功能。
另外,佛山还计划积极推进5G通信技术在城市绿色货运配送中的示范应用,推动实施城市绿色货运配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为货主和城市配送企业提供信息查询、车辆监管、交通诱导、数据分析、信用评价等服务。同时,鼓励城市配送企业探索5G通信技术应用。示范期末,引导6家以上城市货运配送企业搭建功能完善、数据互通的信息化交易平台,培育不少于4家3A级以上物流企业。
聚焦:城市货运配送车辆如何更快更顺?
近年来,随着佛山尤其是中心城区货车限行管制政策的实施和影响,货运车辆的通行收到了一定的限制。对此,此次方案提出,将科学制定全市统一的货车限行政策,实行货运配送车辆分种类、分时段、分路段通行管控措施。同时,严格限制燃油货运配送车辆城区通行时段和路段,逐步减少燃油货运配送车辆城区通行证数量;强化对邮政快递专用电动三轮车的通行规范管理。
针对货运车辆的停放问题,方案透露,将利用现有停车泊位资源,合理规划设置城市货运配送车辆专用装卸货场地、临时停车泊位、充电桩设施以及警示标志和指示标牌,着力改善城市货运配送车辆“停靠难”问题。示范期末,在中心城区设置城市货运配送车辆临时停靠泊位不少于80个,城区新能源物流车夜间专用停车区不少于20个。
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李传智通讯员:李淑莲
图片来源于交通部门
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何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