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报评:深圳能否对潜在“危房”进行全面体检
作为一个年轻的城市,深圳的高龄危房并不多见,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抱有侥幸心理。
宝安新乐花园、海乐花园竣工不到20年,竟有多栋楼房承重墙严重开裂,成为D级危房。不少住户担忧人身安全已经搬离,留下来的居民则呼吁有关部门尽快拿出化解险情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不久前,浙江奉化一幢只有20年历史的居民楼突然倒塌,引爆了社会对我国建筑质量的热议,而“我国新建建筑寿命平均不到30年”的断论尤其令人震惊。虽然这里所指的建筑寿命往往包括因城市拆迁而导致的“短命”,但各地不时出现的“楼歪歪”事件表明,由建筑质量引起的楼房安全问题确实不容忽视。
报道称,宝安区住建部门会把房屋质量检测鉴定结果通报到各个楼栋,并将加大房屋安全检测力度。与此同时,各部门还会加快研究论证整体拆除重建和安全隐患楼宇综合整治等方案。正所谓亡羊补牢,犹未晚也,能不能举一反三、由此及彼,对深圳所有可能潜在的“危房”来一次全面体检?
作为一个年轻的城市,深圳的情况与内地有所不同,高龄危房并不多见,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抱有侥幸心理。事实上,深圳的楼房安全隐患有自身的一些特征。比如,宝安新乐花园、海乐花园均有个俗称叫“统建楼”,而前些年就不断有媒体曝光过“统建楼”的建筑质量问题,相关部门是否有必要对此类楼房进行更严格的排查?
再比如,在深圳经济特区建设初期,由于对海砂的危害性认识不足,一些楼房因使用未经淡化处理的海砂而“未老先衰”,过早地成了危房,如鹿丹村、沙头角碧海度假村、盐田海涛花园等,都出现了楼板钢筋腐蚀生锈的情况。此外,之前曾多次有媒体报道,深圳一些填海区出现了地面下沉、住宅楼塌陷的现象,也令人担忧这背后的安全隐患。
总之,楼房跟人体一样,越早体检越能早日发现问题,早日清除病灶,早日采取应对措施,并提高安全系数。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