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夏日水果的头号流量担当
那肯定非西瓜莫属了
满身大汗时
抱出一个冰镇西瓜
每一口都是满满的幸福!
今天,“劫匪”小分队(记者郝宏杰和王妍斐)
再出发
为广大小伙伴们探寻好吃的西瓜。
(视频)
中牟县韩寺镇大洪村的西瓜大棚里,
一个个圆滚滚的小西瓜悬吊在空中,
充分享受着光照。
别看我小,我的糖分可是达到13%—14%,可甜啦!
据了解,大洪村今年种了多亩精品小吊瓜,
品种主要是L、全美2k。
这种小西瓜“甜、酥、脆”,
具有上市早、甜度高、口感好等特点,
五一开始陆续上市,当时每斤高达8—10元(小编不由得摸了摸钱包)。
随着西瓜上市量不断增大,最近价格在一斤5元左右。
嘴馋的朋友们,是时候实现西瓜自由啦!
谁拍我?
不拍怎么知道你熟不熟?
对于这种精品小吊瓜来说,拍一拍,还真不能分辨它熟不熟。
大洪村校海成说,每个西瓜在授粉的时候,他们都会做好标记,确保西瓜在瓜藤上长够日子才采摘上市。
不甜就“离家出走”,不存在的!
说了这么久,小编有点口渴了,
正好来尝尝今年西瓜甜不甜,嘿嘿嘿~
西瓜测评(仅凭吃货直觉)▼
红瓤的L,无籽,打开之后空气中都弥漫着西瓜的清香,甜度极高,吃起来多汁且爽脆可口。
*瓤的金玉玲珑,瓜皮薄脆,甜度稍逊,但汁水充沛,吃在嘴里可以听到夸嚓夸嚓的声音,清爽可口。
又甜又脆,一顿一个妥妥的,
麻麻再也不用担心“吃不完的西瓜用保鲜膜导致细菌增加10倍”了。
(小编提醒:这是个谣言,理智的朋友们不要信哦)
精品小吊瓜不仅是吃货们的福音,还是瓜农伯伯的“致富果”。
瓜农校林成说,自从改种了小吊瓜,盖起了三层小洋楼,买起了小汽车,日子可美了。“小西瓜每亩量产斤,十天左右都能卖完,一亩可以卖三万元左右,以前种大西瓜最高一亩地才挣1万来块钱。”
现在,越来越多的中牟县瓜农开始种植收益高的小吊瓜。
咳咳,该我出场了吧,我可是中牟县种植时间最长的地爬大西瓜!个大又便宜,说得就是我!
中牟姚家镇是中原地区最大的无公害早熟大棚西瓜生产基地,主要品种有京欣系列、无籽系列,价格约在1.8元/斤,含糖量在8%-9%。
由于果皮硬度较大,耐运输,相当一部分被运往外省销售。
没刀可咋整?
要不你撞一个?
来来来,欣赏铁头功了!
这瓜真不错!
中牟县西瓜小百科
年中牟县西瓜种植面积预计6万亩左右。主要种植乡镇:姚家、韩寺、东风路办事处、刁家、*店、官渡等。
●姚家、*店以大中拱棚有籽西瓜为主,目前已经上市。
●韩寺、东风路办事处以大中拱棚无籽西瓜为主,预计5月底上市。露地西瓜全面上市预计在6月中旬前后。
●礼品西瓜种植主要集中在韩寺、东风路办事处,今年礼品西瓜面积比往年稍微有所增加。
想吃的朋友们不妨来此采摘,享受农家田园乐趣~
西瓜为什么叫“西瓜”?关于西瓜的由来,大概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说西瓜原名“稀瓜”,是神农尝百草时所发现,意为“水多肉稀”的瓜。但这个说法并没有证据支持。另一个说法则是被广泛认同的,那就是西瓜产自非洲热带的沙漠地带,原是葫芦科的野生植物,后经人工培植成为食用西瓜。
中国关于“西瓜”一词的最早记载,来自于五代时期胡峤《陷虏记》:
“自上京东去四十里,至真珠寨,始食菜。明日东行……遂入平川,多草木,始食西瓜。云契丹破回纥得此种,以牛粪覆棚而种,大如中国冬瓜而味甘。”公元年,契丹与回纥正处双边贸易,因此得了西瓜种。这西瓜种也娇贵得很,只能于温室中种植,无法大规模推广。就这样慢慢培育了年,到了金代,西瓜已在北方十分普及。
说西瓜是顶级流量,可不是吹的,自古文人墨客也对它十分偏爱。
南宋范成大有诗句云:
“碧蔓凌霜卧软沙,年来处处食西瓜。”
文天祥的一句
“下咽顿消烟火气,入齿便作冰雪声”
可谓形象生动至极。
这样诱人的西瓜,小编先吃为敬!
记者:王妍斐 郝宏杰
编辑:佳泽
统筹:刘芳 赵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