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牟县简介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三国时的官渡之战,曹操是如何击败袁绍的最
TUhjnbcbe - 2025/4/5 0:30:00

官渡之战的地理位置是在于今天的河南省的中牟县,北边是靠着黄河,在往南边公里左右就是其汉献帝所处在的许都了,而往东边公里就是东汉时期的旧都洛阳了,而且官渡除了有一道黄河的天险之外,在它境内还有济水,在它南边还有楚汉对峙时候的鸿沟,同时许都还是北边的最后一道屏障了。

假如说官渡一旦要是被袁绍所攻破的话,那么大军就会随时的兵临城下了,所以官渡对于曹操来说,肯定是无法再后退一步的,然而对于袁绍来说,只要是攻下了官渡,那么对夺取中原就是指日可待的了。

并且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之中,各个地方的州郡大吏开始独揽其军政的大权,而且地主豪强也开始纷纷组织个人的武装部队,并且占据其地盘,形成了大大小小割据势力,转入了争权夺利、互相兼并的长期战争,从而造成中原地区“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凄惨景象。

而在当时的割据势力有:河北袁绍、河内张杨、兖豫曹操、徐州吕布、扬州袁术、江东孙策、荆州刘表、幽州公孙瓒、南阳张绣等等,从而形成了群雄并起的一个局面。并且在这些割据的势力连年征战之中,袁绍、曹操这两大集团开始壮大起来了。

在建安元年也就是年,曹操迎接汉献帝,并且迁都于许县,便开始挟天子以令诸侯,其威势大增。在建安四年也是年,袁绍最终时战胜了公孙瓒,占据了幽州、冀州、青州、并州,尽有河北之地,还要继续南下去争夺天下。

这样,华北最重要的两个政治军事集团,决战就是势必难免的。在起初的形势中袁绍强曹操弱。所以袁绍就没有后顾之忧了,而且地广人多,可以动员的兵力在十万以上,特别是袁绍统治的核心—冀州。之后袁绍举兵南下的消息传到了许都,而许都的许多议臣大都认为袁军是强大的不能为敌。

但是曹操却根据对袁绍的了解,认为袁绍是志大才疏,胆略不足,兵士虽然多但是指挥却不明,于是便决定集中数万的兵力去抗击袁绍的进攻。为了争取在战略上的主动,他作出以下的部署:派遣臧霸率领精兵于琅玡也就是如今的山东临沂北面进入青州,占领齐也就是如今山东临淄、北海如今的山东昌乐、东安如今的山东沂水县等地方,去牵制住袁绍,巩固其右翼,防止袁军从东面袭击许都;

后来曹操率兵进入冀州黎阳如今河南浚县东,黄河北岸,命令于禁率领步骑二千驻守在黄河南岸的重要渡口延津如今的河南延津北,协助扼守白马如今的河南滑县东,黄河南岸的东郡太守刘延,阻滞袁军渡河和长驱南下,同时派遣主力在官渡如今的河南中牟东北一带筑垒固守,以此阻挡袁绍从正面的进攻;

并且派人镇抚关中,拉拢凉州,以此来稳定翼侧。从以上的部署来看,曹操所采取的战略,不是把兵分散守在黄河南岸,而是其集中兵力,扼守住要隘,重点设防,以逸待劳,且后发制人。

从当时的情势而言,这种部署其实是得当的。官渡之战,在经过一年多的对峙之后,以曹操的全面胜利而结束。曹操他以两万左右的兵力,出奇制胜,从而击破了袁军的十万大军。

这个战例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典型的战例。而且曹操以非凡的才智和勇气,写下了他军事生涯中最辉煌的一页。在建安七年也就是年,袁绍因为失败忧郁而死,而曹操就乘机彻底的击灭了袁氏的军事集团,最后到此,已经战乱多时的北方实现了统一。

1
查看完整版本: 三国时的官渡之战,曹操是如何击败袁绍的最